當前位置:才華都>實用範文>論文>

訓練的幾種類型語文論文

論文 閲讀(5.08K)

課文素材作文”訓練,顧名思義,就是指導學生以課文為素材練習寫作。當然,作文的要求不是簡單地重複課文內容,而是要有所創造地“再現”課文:或改變課文的容量,或轉換表現的角度,或別出新意,或馳騁想象。總之,既要依託課文,又要超越課文,寫出一番新的境界來。

訓練的幾種類型語文論文

“課文素材作文”是讀寫結合訓練的一種好形式,它將閲讀、寫作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方法上更為直接,更為密切地融合起來,使讀和寫既互為手段,又互為目的,從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步發展。下面簡要介紹課文素材作文訓練的幾種類型。

1.補白型

大凡寫人敍事的課文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豐滿的人物形象,但這並不意味有關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方方面面都得寫實寫滿。事實上許多課文都根據各自的匠心或多或少地留有敍寫的“空白點”,待我們去回味思索。“補白型”訓練就是利用課文裏的各種“空白點”,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展開想象,訴諸文字,填補空白。如《月光曲》一文,主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展開故事情節,而對支配貝多芬言行,推動情節主線發展的內在動力--貝多芬的心理歷程,課文則始終未作披露,給我們留下了多處“空白”,我們可以採取片斷訓練的形式將這些“空白”處的潛在內容顯現出來,從而加深對《月光曲》的理解。

課文的空白點還常常表現為故事情節的跳躍處。如《李闖王渡黃河》一文,從船民與前來打探黃河情況的士兵交談,到第二天闖王率軍來到河邊,這中間便是情節跳躍處,即船民們如何連夜在風浪中架橋的,課文未寫。我們便可以在此設計一個以“冬夜架橋”為題的補白型寫作訓練。

2.換位型

我們閲讀課文時,習慣於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循着作者的思路去考察、理解課文中的人和事。換位型訓練就是讓學生轉換一個角度,換一個位置去審視和表現課文內容。如《我的戰友邱少雲》是用第一人稱寫的,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來表現邱少雲可歌可泣的英雄行為。換位寫作時,可用第三人稱寫一篇《烈火中的邱少雲》,將筆觸深入英雄的內心世界,將課文中所寫的險惡的環境、“我”的擔心、戰鬥的勝利等內容轉換為邱少雲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的內在動力,充分展現這位鋼鐵戰士崇高的革命情懷。換位訓練還可以讓學生以課文中某一人物的口吻來説話。如《再見了,親人》抒寫的是志願軍向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話語,換位時,則讓學生充當某一朝鮮人(老大娘、小金花、大嫂均可)向志願軍戰士道別。再如《給顏黎民的信》是魯迅寫給顏黎民的回信,我們可以讓學生從魯迅的信中推測一下顏黎民在給魯迅的信裏寫了些什麼,然後模擬一封顏黎民給魯迅的信。

3.引伸型

小學教材中有不少寫物的文章,有的主要介紹事物的特點,如《太陽》;有的則狀物喻理,如《落花生》。引伸型寫作就是結合這些課文,抓住所寫事物的特點進行引伸聯想,賦予人的品格,從而抒寫出某些人生的道理來。以《太陽》一文為例,課文寫了太陽的遠、大、熱及其與人類的密切聯繫。我們可以將太陽擬人化,把太陽的固有特點與人類的某些優秀品質聯繫起來,寫一篇讚美太陽的文章,讚美他的偉大(體積大、威力大)和謙虛(遠離地球,看上去只有盤子那麼大小),富有(有取之不盡的能量)且無私(毫無保留地發光發熱,為人類造福)。再如《落花生》,課文讚揚了落花生樸實而有用的品格。除此而外,我們還可以從課文開頭寫落花生易種好收聯想到花生“要求於人的甚少”,從談花生的“好吃”、“可以榨油”等內容聯想到花生“給予人的甚多”,且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將這些聯想與原文的思想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動筆讚美落花生,便能寫出源於課文而又別開生面的文章來。

4.考證型

有些課文涉及到科學的發明和研究,為便於小學生閲讀,一般只側重於現象的描述,不作原理解説。考證型寫作訓練就是讓學生探究一下那些課文裏的科學原理,並將它們有條不紊地整理出來。如《撈鐵牛》一文詳細記載了懷丙指揮人們打撈鐵牛的過程,而對其打撈的原理只是點到為止。其實課文所寫的撈鐵牛的每一環節都與充分利用浮力有關,若能對此考證一番,寫成文章,無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加深他們對懷丙的敬仰之情。

5.延續型

延續型訓練即續寫課文。為提高讀寫結合的效果,關鍵在於將續寫的“後事”與課文的“前事”建立起內在聯繫,減少寫作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如依據課文《珍貴的教科書》續寫作文《莊嚴的發書儀式》,可以在環境描寫時具體表現一下課文中提及的艱苦的學習條件,突出表現教科書“珍貴”的內容,並揭示“珍貴”的深刻內涵,反映孩子們由“珍貴”而激發出來的為新中國奮發學習的決心。延續型作文訓練還要注意將合理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角度展示想象,寫出各各不同的“後事”來。

6.緊縮型

緊縮型訓練就是縮寫課文,要求提要式地再現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把握課文重點和概括表達的能力。在進行這類訓練時,要力求設計一個好的縮寫形式,給學生以新鮮感。如《金色的魚鈎》是一篇篇幅較長的革命回憶錄,縮寫時可以設想這隻魚鈎已作為革命文物送進了革命軍事博物館,讓學生為魚鈎寫一則説明,簡要介紹一下它的來歷。再如在閲讀了《草船借箭》之後,將課文內容濃縮於諸葛亮答應周瑜三天之內鑄造十萬支箭時的心理活動之中,突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聰明才智。

7.鋪展型

鋪展型訓練與濃縮型訓練相反,它要求選擇課文中的某些情節,變概括為具體,簡略為詳細,將原文中那些只起過渡或交代作用的寥寥數語鋪敍成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生動曲折的篇章。如《田忌賽馬》一文詳寫了田忌與齊威王第一次賽馬的經過及孫臏為田忌出主意的情形。相比之下,田忌按孫臏的計謀再次與齊王賽馬並獲勝的情形則寫得十分簡略。據此,可以“第二次賽馬”為題,指導學生借鑑第一次賽馬的寫法鋪敍第二次賽馬的戲劇性場面。

8.體改型

體改型訓練就是改變課文的體裁,來重現課文的主要內容。科普性課文如《水晶宮的祕密》、《外婆家的新廚房》等,更適宜用來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具體做法是:剔除文裏的故事成分,提取有關的科學知識,並加以整理,從而直接明瞭地介紹事物的特點、作用等,使記敍體課文改變為説明性文章。如《水晶宮的祕密》一文,以海底“居民”們見聞的形式來介紹海底鑽井船。顯然,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鑽井船的有關知識,用體改型訓練將課文改寫成説明文正是強化了這一教學目的。再如,以《傘形太陽灶》為題讓學生改寫《外婆家的新廚房》,同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太陽灶的特點、原理和功能,掌握説明文的寫作方法。

9.感想型

感想型作文就是根據課文寫讀後感。要搞好這類訓練,寫出點深度和新意,首先必須深入鑽研課文,尤其要着力從那些容易被我們忽視的課文“素材”中挖掘出閃光的思想來。如我們讀了《登山》一文後,往往只注意抓住最末一段去認識其思想意義,實際上課文的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比如課文開頭寫列寧詢問看日出能否抄近路一段,能啟示我們要戰勝危險必須考慮其必要性和可能性;課文寫上山過險道時,列寧讓巴果茨基先走,啟示我們要虛心向有經驗的人學習;列寧走險道時的情景啟示我們面臨危險要沉着冷靜;最後,下山時列寧提出再走險道,而且先走,則啟示我們應注意時時鍛鍊自己,提高戰勝困難的勇氣。可見,課文比較完整地給我們提供了列寧對待困難的科學態度。學生若能將這些思想藴含轉化為自己的認識,反映於讀後感中,顯然能促進自我思想的飛躍,提高文章的質量。再如要結合《跳水》寫一篇讀後感,首先應當讓學生理解,故事不僅表現了船長臨危不懼、機智果敢的優秀品質,同時揭示了孩子自尊任性和水手們盲目起鬨的深刻教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選取一個方面聯繫實際寫讀後感,就能更利於他們開拓思維,各抒己見。在感想型作文訓練的過程中,應當鼓勵學生多方位地去挖掘課文的思想意義,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只要能從課文中找到依據,言之成理,就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培養學生讀“活書”,寫“活文”的良好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