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5篇

讀後感 閲讀(1.69W)

《撒哈拉的故事》講的是三毛在冷淡的沙漠經歷的事情,但她卻用包容的心將陰暗的社會用簡單的筆調描繪出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撒哈拉的故事》的讀後感,歡迎借鑑參考。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5篇

篇一:《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我一直對三毛懷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羨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灑脱不羈,愛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直尋求自然與單純,從台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個傳奇。

對於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鍾愛的,如果一定要選擇,那還是會選擇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豔紅在沙漠裏綻放,沙漠的熱度和躁礪讓她顯得那麼飽滿、奔突,她滿頭的黑髮和遮擋於後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這段故事記敍着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着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説她第一次見着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雲遊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着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併攬入它的懷抱。

我想曾經甚至是現在,有很多人因為《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沙漠,開始對流浪產生憧憬。從她的小説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裏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裏會是什麼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寫的那樣浪漫,一定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着一時的衝動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到三毛對於沙漠的渴望是內心洋溢而出的一種對生活超逸不俗的態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可以為枯燥艱辛的沙漠生活製造無限情趣,就連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結的。

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人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甚至是落後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持着這麼一個瘦小的身軀。我想正因為不知道和許多的無法解釋,所以我們會心生羨慕。

人們常説,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樸,感人。閲讀她的書,彷彿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説着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篇二:《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常常聽人説起三毛,聽説她的隨性與灑脱,聽説她的偏執與執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搞笑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温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十分欠缺,一切物品都貴的驚人,個性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期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着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愛自家個性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真正體會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設備,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那裏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裏,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為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為了朋友,正因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裏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為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忙,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為異類,正因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但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聯,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着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脱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説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着他離去。

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裏的三毛必須真切地感受的到。她願意幫忙她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為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為所同化,她自始至終持續着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的奇葩。

篇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用三毛自己的話,不知哪年無意間翻到一本國家地理雜誌介紹撒哈拉沙漠,感到屬於前世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地將自己交給了那片陌生的大地。與戀人荷西在沙漠結婚,從此寫出一系列風靡無數讀者的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平淡卻不平凡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提到三毛,有的人會想到三毛流浪記,有的人會説到她是大學時代的精神寄託,是信仰。還有人説她是個騙子有幻想症,書中的故事都是杜撰的。就是這樣一個褒貶不一的人卻給人們帶來了一篇篇優秀的文章,讓讀者跟隨着她的筆跡,或是歡笑或是悲傷。

第一次接觸三毛是在畢業季的時候。人們都説畢業季是個傷感的季節,那時的我也非常矯情地陷入這節奏中無法自拔,生活中充滿了張小嫻、張愛玲、三毛等一大堆心靈雞湯。然而工作後食之無趣棄之。

這次接觸是因為工會組織的讀書活動,完全是機緣巧合下購得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下午,一開始抱着打發時間的心態,漸漸地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其實這本書並沒有很刻意、很特別地突出哪個道理,但是卻能夠通過三毛的生活,她身邊的人,當地的風俗,感受到其中包含的感情和韻意。

如《娃娃新娘》中只有十歲充滿童真的孩子姑卡還沒有成年卻不得不嫁給陌生人而為家裏換得一大筆收入,記得故事最後寫到:房內的光線很暗,空氣非常混濁,姑卡坐在牆角內一堆毯子上。她看見我非常高興,爬上來親我的臉頰,同時説:三毛,你不要走。三毛,你想我這樣很快會有小孩嗎?她輕輕的問我。我不知怎麼回答她,看見她過去胖胖的臉在五天之內瘦得眼眶都陷下去了,我心裏一抽,呆呆的望着她。給我藥好嗎?那種吃了沒有小孩的藥?她急急的低聲請求我。我一直移不開自己的視線,定定的看着她十歲的臉。這樣一個快樂的小姑娘卻因為這種可笑的風俗對生活充滿了無助和迷茫。

如《愛的尋求》中那為愛追尋,就算明知道對方在欺騙自己,哪怕遍體鱗傷也在所不辭的沙崙,或許這可憐的人正如書中所寫他要的是愛,是親情,是温暖。這麼一個拘謹孤單年輕的心,碰到一點即使是假的愛情,也當然要不顧一切地去抓住了。

如《沙巴軍曹》中那個被仇恨充斥了十六年的人,卻在最危急的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撲向死亡,來換取那些他一向仇視的撒哈拉威孩子性命的.沙巴軍曹。

如《啞奴》中那一生為奴卻無怨無悔、勤勤懇懇,身體雖是不自由的,但是心是自由的啞奴。

這本書中並沒有那些波瀾壯觀的景色,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沒有那麼華麗的文筆,有的卻是用一種平淡的寫法敍述書中人們不平凡的生活,或許這也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有人説書中的故事是杜撰的,甚至荷西本人都是三毛自己遐想出的,但這真的重要嗎?逝者已逝,何必再為這些事情徒增煩惱。對於我來説,這本書讀的不是那些驚心動魄,而是作者對理想對生活敢於追求的心,再苦再累也勇於面對,笑着面對!!

篇四:《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撒哈拉的故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寫的沙漠生活,與《哭泣的駱駝》裏那種一貫悽慘、荒涼和肅穆的風格不同,穿透這本書的內容豐富了許多。也許那時是三毛才去的日子吧,在她的眼裏,沙漠生活還那麼有吸引力,想想看,在這樣一個神祕的世界,那麼多的冒險要去,那麼多刺激的事情要做,那麼多新鮮的日子要過,怎能不讓一個本來就一心向往撒哈拉的人心潮澎湃?

《娃娃新娘》裏就寫滿了她對撒哈拉當地風俗的無可奈何,雖然沒有在文字中作“一聲歎息”,可讀過後自己也彷彿看見姑卡那“瘦得眼眶都陷下去”的臉,有一絲不忍,可更多的只是無奈。

三毛是相信有靈異現象的,這也許又是她與別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她甚至於堅信人死後有靈魂的看法。所以,在《死果》這篇文章裏,就處處見到了她描寫得十分厲害的“靈異”現象,原因是她撿到的一個裏面包有符咒的銅片然後又掛到了脖子上。

“這種符咒的現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以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我並不想追究到底符咒是不是真的如上所説會取人性命,到是三毛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痛苦、吶喊、撕心裂肺的慘叫以及對生命的無奈直至絕望讓我從心底感到一陣寒意。

整本書中,我最愛的一篇,自然是《白手起家》了。從“異鄉人”到家庭主婦(其實她的工作遠非“家庭主婦”那麼簡單),從她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美麗的小屋,這中間經歷的苦難曲折自不必説,看着三毛和荷西一步步將這個“沙地的城堡”建立起來,竟然自己也有種滿足感。像她説的那樣:“……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脱的。我的家,對沙哈拉威人來説,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脱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境複雜得跟從前一樣。”可見,三毛對她的新家是很滿意的,甚而又步回到了原來的三毛了。

原來她來沙漠也只是為了逃避,只是為了放鬆,這又何嘗不可?只可惜,人的一些東西是很難躲避,很難改變的,再堅強的人,終究不免軟弱。三毛也是人,所以她也走不出這個框框,她需要的東西,愛,父母,家,朋友,她的追求,沙漠不能全部都給她,沒有一個地方能全部給她,她只有一個一個地方不停的跑,不停的鬧着,笑着,瘋着,試圖去忘掉什麼。

篇五:《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對於我來説,三毛就是一個漂泊在異鄉的靈魂。

開始的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三毛,但自從我讀了她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之後,我發現我深深的喜歡上了她,對於我來説,她就是這個世界上少有的奇女子。

以前,我不明白,三毛是怎麼能在撒哈拉沙漠裏生存的,直到我看了這本書。

雖然在這本書中並沒有用到什麼華麗麗的語言來描繪沙漠裏的生活,但是卻從了她那平實的語言描繪出了大沙漠裏的簡單。而又浪漫的生活。給孤寂的大沙漠添加了一筆神奇的而温暖的色彩。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覺得原本並不討人喜歡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又如走進了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的畫面。使我瞭解到了大沙漠裏的地勢地貌和風土人情。但同時我也瞭解到了在沙漠裏生活的那些女性的可悲。

其實讀這本書,最使我感動的就是我佩服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大都市來到了貧困的大沙漠,這裏沒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沒有傢俱沒有牀,但是她與荷西卻還是生活着很快樂。因為她以她那積極的勇氣和執着的信念,簡單並快樂的活着。在這個大沙漠裏,她留下了那麼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在《懸壺濟世》主要是説三毛做醫生,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特的方法幫鄰居們治病,這就看出了她是個聰明的女子,也容易和別人相處,就好像她所説的:“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得捷徑。”或許就是她那積極的心態和友好的態度使她贏得了一次次珍貴的友誼。

在《素人漁夫》中,我也體會到了她與荷西在沙漠裏生活中的另一種快樂。由於沙漠裏的物質昂貴,所以,他們的錢也不高花,雖然他們可以用家裏給的錢,也可以將包袱回家的,但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也沒有抱怨,而是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去掙錢,雖然到了最後並沒有掙到什麼錢,而且還賠了一千五百。但他們還是很開心的去大吃了一頓。或許這就正如她自己所説的:“愛情是一種奧妙,在愛情中出現籍口時,籍口就是籍口,顯然已經沒有熱情的籍口而已,來無影,去無蹤。如果愛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強求再得,這,正如強收覆水一樣的不明事理。”這就是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的愛情,不是要什麼多好的物質生活。只要兩個人能夠在一起開心的生活久足夠了。可現在的人還會有誰能做得到?

在《啞奴》當中就是寫了一個在沙漠裏的奴隸的生活,那奴隸的善良和財主們的殘忍,三毛看不慣那些財主對啞奴的傷害,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給那啞奴。還給他送錢和送一些物質。雖然説,啞奴的一家都已經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還是覺得內疚,因為她不能夠幫助他們脱離奴隸的生活,和改變他們的命運。或許就如她所説的:“朋友之義,難在義字千變萬化。”命運就是這般,不隨你我而易。當啞奴被財主賣走的時候,三毛淚流滿面,想説什麼,但卻不知道説什麼好,有着前所未有的無奈和傷心。原來,這就是三毛,充滿了愛心和樂於助人的關懷,一朵沙漠了常開的花。

在讀這本撒哈拉的故之後,我也讀懂了三毛,讀懂了她的美,她的靈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尋找幸福的國度。從她的身上我開始感知並感悟到了對生活的執着,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學會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我也要抱着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