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書筆記>

名人傳讀書筆記範文800字(精選8篇)

讀書筆記 閲讀(2.38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書筆記範文800字(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名人傳讀書筆記範文800字(精選8篇)

名人傳讀書筆記1

在《名人傳》中,我看到了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息”,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其中使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貝多芬。

一位被父親逼迫學習音樂的兒子;一位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濟問題的孩子;一位在十七歲就做了一家之主的孩子;一位在音樂生涯中發現自己聾了的音樂家;一位被愛情所遺棄的孤獨者;一位被病痛折磨着的可憐蟲;一位在他死時為他合上眼的竟不是被他稱為“兒子”的人。在這悲苦的深淵裏,貝多芬謳歌歡樂。陪伴着貝多芬的就是那音樂,音樂可以淨化人類骯髒的靈魂,音樂不會將別人拋棄,音樂可以帶着人類脱離這冷血的世界。我喜歡貝多芬的音樂,儘管我並沒有聽過多少,儘管我也不懂音樂。我只會將眼睛閉上,用心聆聽着他的音樂,他的人生。他將他所有的感情寄放在音樂中,那快樂、慵懶的《第一交響曲》,那温柔、夢幻的《第四交響曲》,在《第四交響曲》中坦白、自由的力量…我喜歡貝多芬的人生,儘管他的人生大多被病魔纏繞着,儘管那時孤獨的,也許我會承受不住物質生活的缺乏,也許我會受不了病痛的折磨。但我喜歡在困境中行走,只有那樣,我才有打敗一切的力量。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不幸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歡樂給予全世界!”在我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那些有名的音樂家是會經歷許多苦難,但依舊被神眷顧着,從沒想過貝多芬竟是被神遺棄的可憐蟲。而我就是喜歡那種被遺棄的感覺,只有那樣我才會自食其力,不被別人的流言蜚語所困擾,那樣我就有了釋懷一切的力量。別人給我帶來傷害,我活的比別人快樂。讓我們學習貝多芬那打敗一切的精神,像他一樣勇敢、堅定、樂觀,不渴求別人為他做什麼,將自己的音樂帶給全世界。

當你看了貝多芬轉,當你瞭解了貝多芬,你會不會覺得所有的困難都變得很渺小,甚至覺得自己太過於懦弱。學習帶給我們得疲勞也只是貝多芬人生中千分之一的痛苦。你還怕什麼!還有什麼呢!

我們要大步大步地走,管他什麼困難,管他什麼阻礙,打敗他們找回屬於我們的人生,活出我們得快樂!

名人傳讀書筆記2

讀完了羅曼羅蘭所寫的《名人傳》片段後,我才真正地找到了我們所需要的東西。

貝多芬一位著名的德國音樂作曲家,他的一生是多麼艱難:他10歲喪母,獨自一人外出謀生。當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戀愛失敗,又患上了耳聾的疾病,這對作為音樂家的貝多芬來説無疑是無法彌補的災難。這不僅影響了他的工作,是他從此只能過着孤獨淒涼的生活,還可能是他受到敵人的侮辱和滿懷敵意的城市維也納的攻擊。然而,他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坐在鋼琴前,創作了不朽的《歡樂頌》。

我國先哲孟子曾説過: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確,貝多芬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為偉人的。這就像羅曼?羅蘭所説的一樣:英雄的偉大並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是的,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們不去抱有幻想,直麪人生;也為有與苦難搏鬥,才能是人經受住菜枯的命運。為人之所以稱之為為人,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涯往往是長期飽受磨難的,身心常常遭受到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吆喝一切的憂患才促使他們成功,才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就染上了一中無法解釋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然而那女孩並沒有灰心,一直努力着。在一次次地從輪椅上站起又一次次地摔倒在地上後,她竟然成功了,她終於能獨自站起來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長大後,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儘管她經理了許多難以想像的挫折與磨難。最後終於成為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就像梁啟超所説的: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的最高學府,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偉,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真正的偉大則是他們勇於、敢於植棉曲折、苦難的人生的精神。夜種精神就好比一隻大手,緊緊地握住了名譽的咽喉,是生命的為大得以展現,是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

這精神就應該是我們所尋找的吧!這精神也應該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吧!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衝出黑暗;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走向成功!

名人傳讀書筆記3

寒假裏,我讀了羅曼。羅蘭的偉大作品———《名人傳》。這部被稱為“巨人三傳”的英雄傳記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

這三篇傳記分別描述了一位音樂家,一位雕塑家和一位小説家,雖然他們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他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貝多芬用痛苦譜寫與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命運交響曲》慷慨激昂: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作了不朽的傑作,《耶穌死難像》雄偉壯觀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説裏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播撒着愛的種子,我們應該當做什麼?影響深遠……

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貝多芬這個名字,在人們心裏似乎成了交響曲的代名詞,《英雄交響曲》充滿了激情《歡樂頌》經典偉唱,流傳至今,《命運交響曲》慷慨激昂……太多太多的經典曲目留在人們的腦中。

貝多芬的一生是貧窮多難的當他32歲的時候,他的聽力開始逐漸喪失,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無疑是一個天的打擊,但也就是在這種痛苦的環境裏,貝多芬也仍然創作出了不朽的音樂作品,這也就告訴了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的!必定有困難和挫折,只是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正視挫折,在哪跌倒就該在哪站起來,只有這樣才可能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有一片美好的天空。

《名人傳》裏的名人,通過他們的一生告訴了我們: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為在面對人生的劫難與世間的悲苦時,他們從來就沒有一絲的惶恐與顫抖,他們英雄般的姿態是那麼的不馴,有如怒濤,有如巨風,不停的吹響着人生的號角。

他們從來就諱言痛苦,然而事實上,這三位偉人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又是難以想象的,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不拔,果斷勇敢不困悲苦與動難而一味地沉淪,那麼自然就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去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當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時也應該多想想扼住命運喉嚨的強者貝多芬告訴我們的那樣:人啊!你應該當自強不息!一部優秀的傳記不僅可以鼓舞人,還能夠使人更深刻的認識世界瞭解人生,這部“巨人三傳”也使我們深入理解了人生的含義,也告訴了我們: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是自由身創造出來的。

傳記也就是把那些偉大的創造天才的人生軌跡描寫出來,在欠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有楷模,也需要有警惕!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不管有多困難也需要勇敢去面對……

名人傳讀書筆記4

書,是春天的甘露,滋潤心靈成長;是一泓清泉,洗盡靈魂的塵埃;是人生路上奮勇向前的動力。我讀沙漠,讀出了它坦蕩豪放的胸懷;我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我讀春雨,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我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善讀之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寬,才能找準人生的方向。讀《名人傳》,那一道精神之光温暖了我的心靈,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給了我人生的方向。

“我願證明,誰若行為高尚、善良,必同樣能承受苦難。”這是出自貝多芬之口,他用一生證明了這話是對的。童年時期備嘗辛酸,慈母過早離世,酗酒的父親每天對他只有責備打罵。他用自己高尚的行為與善良,戰勝了苦難,不久他進入了維也納,他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然而幸運之神卻並沒有眷顧他,苦難依然糾纏着他。他並沒有屈服,而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雖然雙耳失聰,卻仍就堅持作曲,留下了不朽的《歡樂頌》。貝多芬,一生被鎖在痛苦的懸崖上,這個世界未曾給過他一點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獻給世界!他在我的生命中注入了頑強拼搏的動力,不向苦難低頭的信心讓我擁有了堅強的意志。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天才,這股創造的力量驅使這位雕塑家不斷的行動並走向成功。但他也是一個憂鬱、怯弱的人,拒絕成喜愛自虐。作為雕塑家,它是雄居首位無可匹敵的絕對天才。作為一個人,他又是極其軟弱、卑怯,甚至有某些道德缺陷,對權貴的屈服,對戰爭的恐懼,對朋友的死袖手不顧……這些弱點就是他心中的魔鬼,他的一生都是與這魔鬼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的過程中進行的,結局是失敗還是成功這並不重要,生命是源源不斷、澎湃激盪的洪流,英雄本色正是在巨浪向着掩飾一次又一次的撞擊中呈現出來的。在不斷的自我肯定否定中,米開朗琪羅將自己刻成了一個稜角分明的英雄。1882年參加人口調查,發現瘡痍滿目的社會現實後他十分震驚。激發了他的同情心。他決心放棄可恥的貴族生活,向簡單、樸實的農民生活迴歸。為受苦的人們呼籲。他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被開除教籍,他並沒有向權貴教會低頭,他鄙視那些宗教儀式、痛斥教徒。縱觀托爾斯泰的一生,幾乎無一時一刻不“鬥爭”。

《名人傳》所折射出的精神之光,永遠是一盞明燈,照亮我的精神世界,激發我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勇氣。

名人傳讀書筆記5

俗話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寒假中,我看了許多有意義的書籍,如:《簡愛》,《名人傳》,《環球發明》……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名人傳》。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為了奮鬥,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為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為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為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啟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在我們的學習中,應該大力提倡去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切從我做器,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名人傳讀書筆記6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裏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着,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着,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峯。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米開朗琪羅是一座崇高不可逾越的山峯,矗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透過歷史的雲翳,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雕塑和繪畫如一面旗幟,指引着同時代的人,也指引着後人。讓人看一眼就不能忘掉的,是他的雕塑《大衞》。相傳翡冷翠的行政長官去看這座像時,為表示他的高見,説鼻子太厚了。米開朗琪羅拿了剪刀和一些石粉爬上台架,輕輕地把剪刀動了幾下,手中慢慢地散下若干粉屑;但他一些也沒有改動鼻子,是照他的老樣子。於是他轉身向着長官問道:“現在請看。“‘現在’”,長官説,“他使我更歡喜些。你把他改的有生氣了。”於是,米開朗琪羅走下台架,暗暗地好笑。大衞的聖潔的裸體,曾經使米開朗琪羅的家鄉翡冷翠人大感侷促,甚至有人建議把他身上可羞的部分用金葉遮掩起來,但大衞力量的美,卻使全世界的人震撼。米開朗琪羅一生是孤獨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愛人,但卻不被人愛;他是弱者,他又是強者……周圍盡是黑夜,他的憂鬱和矛盾,在黑暗中旋轉,但沒有人能夠理解,直到他在絕望中死去。

名人傳讀書筆記7

被命運扼住的咽喉依然唱出絕美的旋律,被苦難縛住的雙手依舊描畫出精彩的圖畫,被心底的掙扎羈絆的思想依然成就了最偉大的文字。英雄,就是這樣,穿越時間的茫茫塵煙依然綻放璀璨的光芒,讓後來人仰望。——題記

今天,我讀了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部文學作品,體裁為小説,是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人傳》。

《名人傳》的三位主人公正是成大事業者:貝多芬的“在傷心中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這三個人的經歷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勇敢的戰鬥。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優秀傳記作品,它敍述了三位偉人的一生: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他們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矛盾,痛苦和掙扎,但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中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

這部名著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的故事。艱苦的童年,愛情失意,疾病纏身,貧困,當他沉浸在音樂和成就帶來的歡樂時,他卻耳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是多麼大的打擊呀。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和痛苦,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頑強奮鬥的精神不屈不撓地抗爭,使他的音樂更上一層樓,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裏更是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貝多芬從童年時的悲慘到老年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那樣,“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快樂,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這不禁讓我們反思自己的人生,磨難是生命的必然,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與貝多芬相比,我們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樣渺小。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直面挫折,因為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帝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於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書筆記8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名為《名人傳》的書,作者羅曼·羅蘭在書中主要敍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崇高精神。其中,使我觸動最大的人物是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但他表現出了非凡的音樂才能,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和小提琴。

1792年12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刻苦學習。可之後貝多芬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感情也因此而終結。但是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在受到世人矚目的同時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相繼離散,耳朵也已全聾,應對生活苦難,貝多芬並沒有屈服,而是靠自我的努力,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音樂之風,同時創造了世界頂級音樂寶典,他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深受感動、敬佩萬分。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又使我聯想到中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編撰過程,前蘇聯作家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創作歷程,當代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刻苦學習精神,等等這些人的經歷不僅僅印證了這句詩詞,更在感召和激勵着千千萬萬的一代代有志者。

當然也許我們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不能一時得到什麼回報,此時的你,千萬別灰心喪氣,相信:奮鬥就有收穫,也許我們沒有到達理想的現實,可畢竟我們收穫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歷程,其實歷難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至上光榮。

是啊,命運應是掌握在自我手中的,不管你的身體在遭受着如何的痛苦,不管你的命運有多麼坎坷,不管你的人生充滿多少風風雨雨,只要你能努力戰勝自我,那麼完美的未來便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人生務必有拼搏,有奮鬥,才可能取得成功。這便是我讀了《名人傳》所感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