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5篇

教學反思 閱讀(2.04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鳥的天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5篇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老課文,對於我來說很熟悉。但是,我從來沒有這麼認認真真地備過課。因為認真,我對課文的瞭解更深了。

1、學生的預習較好。如:生字的認識、詞語的朗讀、找多音字,對不懂的詞語的理解等等吧,預習很到位。

2、很多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當中來。今天上課,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景象,尤其是,我問道:“作者幾次去了鳥的天堂?”很多同學爭先恐後地舉手,我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原來,講課很多時候需要適合學生的方法、方式,尤其是需要鼓勵性的方法。

但,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1、學生回答問題,不夠完整,語言組織能力較弱。簡單的問題打得還算可以,但回答較長的問題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去回答。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有些句段的理解談自己的感受時,會語無倫次。所以這方面,我得練練。

2、在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體現不夠好。本來學校提倡學生自主性學習,但課堂上,還是老師的說為主,這樣以來,很多學生會吃“現成飯”,從而“撐破肚子”,學會了懶惰,有了頭腦生鏽的景象。

總之,我的課堂上有了學生的“足跡”了,我會慢慢地滲透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2

在《鳥的天堂》這堂課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學的個性投入。這是學生用心參與、合作學習的一堂語文課。

首先,我透過引導談話,讓學生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說說“天堂”是什麼樣貌的。聽到這個話題,學生們顯得很興奮,都舉起了小手。學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完美”、“天堂是幸福的”……

等學生稍平靜了一些,我說:“我想小鳥在天堂裡必須也過得很幸福很快樂吧!”同時我板書了課題《鳥的天堂》。讓學生讀了課題之後,我進一步引導:“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稍做思索,又紛紛舉手,爭先恐後地提出了一些問題:“鳥的天堂”指什麼?“鳥的天堂”是什麼樣貌的?“鳥的天堂”在哪裡?“鳥的天堂”裡有什麼?鳥在鳥的天堂裡過很快樂嗎?“鳥的天堂”是怎樣構成的?……

在解答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完成自我能解答的問題。有些學生透過課前預習,能回答說:“鳥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樹”、“鳥的天堂在廣東省新會縣環城鄉天馬村前的天馬河中”、“有許多鳥在鳥的天堂裡過著辛福快樂的生活”……有些問題學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問題學生回答不夠全面。對此,我把學生提出的問題稍加整理,然後讓學生用自我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有關語句,經過小組合作討論,全面、合理地解答問題。

問題是學生自我提出來的,學生解答問題的慾望十分強烈。於是,學生帶著問題開始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學生讀得十分認真,十分投入。有些學生獨自閱讀、獨立思考,有些同學閱讀課文再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只見學生一陣是讀書,一陣是用筆在書上點點畫畫,找出了有關詞句,一陣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學生在書上相互指點,有的在滔滔不絕地陳述著自已的觀點,有的在補充他人的敘述,也有的在爭論著……

時光一分分地過去了,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思考、討論問題、到組織語言,解答問題,每一個環節都做得那麼認真,那麼投入。

最後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或同學們的補充幫忙下圓滿地解答了每一個問題。就這樣,透過學生的問、讀、想、說,基本上理清了文章的主脈,把握了本課學習的主要資料。

這堂語文課,學生學得如此投入。之後,透過對這堂課學習過強的反思,我對語文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過:“兒童有著強大的驅動力,教師的任務是管理和引導學生,把他們的驅動力用於值得從事的活動中。因此,教師應當為他們自身活動創造環境”。

首先,教師要善於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談話,激發學生的這種強大的驅動力,培養學生學習情感。“天堂”這個話題,是快樂的話題,是完美的話題,這也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從說“天堂”開始,學生就對本課的學習產生的興趣,就有了用心投入、主動學習的潛在意識。因此學生在讀課題《鳥的天堂》時思維就活了起來,隨後才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問題。本來學生對自我設計的問題總有著濃厚的解答問題的願望,也就是學生把透過閱讀解答自我提出的問題當成是值得從事的活動,比起教師提問讓學生解答來學生更願投入自我強大的驅動力。這正是本課學生能用心投入學習活動、主動探索的主要原因。

當然,學生有了參與活動、探究學習的興趣,教師還要重視學法指導和潛力的培養,要適時地引導學生能抓住文中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資料,並能用自我的語言較全面,合理地描述問題的結果,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潛力。

學生陳述自我的見解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描述予以肯定,幫忙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技巧地幫忙學生把自我的見解描述得更具體,更有理有據,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理解潛力和表達潛力。如,指導學生說出透過“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應接不暇”等詞語說明大榕樹裡的鳥很多,透過“有的……有的……有的……”說明鳥在那裡生活得很快樂。也就是說鳥的天堂裡有許多鳥,它們過的很快樂,很幸福。這也是把大榕樹說成是鳥的天堂的主要理由。說到為什麼大榕樹會成為鳥的天堂時,學生不但說出了大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也能結合本地實際,說出了“我們也要保護環境,讓我們家鄉有更多的鳥的天堂。”多麼完美的願望啊!

這堂語文課,從問到讀、從讀到想、從想到說,無不顯現出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看到一張張求知的小臉,教師又怎能打斷學生的學習活動呢?教師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審視教學,要對學生的一切發展負責。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課堂作為學生學習自身活動的良好發展環境,在課堂上重情感教育,重習慣培養,重學法指導,重思維訓練,堅持這樣做,就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必定有利於他們一生的發展。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3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走進的第三課《鳥的天堂》,這節課我重點訓練學生邊讀邊思考,在思考過程中進行批註。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時,知道作者兩次來到鳥的天堂,每次看到的不同,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相應的板書,看著板書學生對課文能準確把握主要內容。

這節課為了訓練學生,我在帶領學生學習作者第一次來鳥的天堂看到榕樹時,學生邊默讀邊動筆畫描寫榕樹的句子,從所畫的句子中體會榕樹有什麼特點?大家進行批註,我進行巡視指導,我發現部分孩子在老師的提示下已經能抓住句子寫體會,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怎樣學習,只知道畫句子沒有體會。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學習,在體會榕樹特點時,我就在學生已經畫完句子後,指導學生怎樣讀句子寫體會,大家一起動筆寫,他們在書上寫,我在黑板上寫,這樣學生知道今後學習應該怎樣進行批註。

為了驗證學生是否會會讀書進行批註,學生在體會完榕樹特點後,立刻跟隨作者走進第二次鳥的天堂,運用剛剛老師教的方法學習,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我流動檢查,我發現很多學生已經能進行批註,而且體會的內容很具體。相信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慢慢都能會學習。

本節課由於注重學習方法的訓練,因此課文朗讀指導少,讀的訓練沒有落實,今後改進。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中,一方面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純淨的目光投向美麗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這篇文章《鳥的天堂》的重點是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鳥的天堂的熱鬧景象。所以在教學中我著重引導學生感悟作者這兩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1、重視朗讀訓練,這是本課一個較成功之處,主要採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同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係,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2、《鳥的天堂》一課寫得極有畫面感,因此,這一節課中所運用的多媒體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學生感悟到了榕樹的美后,讓他們觀看榕樹的畫面;學生感悟到了鳥的熱鬧場面後,再播放畫面,這些都對學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特別是最後的情景朗讀讓學生對整個鳥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準確的感悟。

3、同時,在教學中我又抓文字空白,引導學生去想象。“為什麼這個地方會成為鳥的天堂”,引導學生聯絡實際,聯絡上下文去理解,想象,這一問題的探討也讓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得到了提高。

《鳥的天堂》一文也是學習寫作方法的好範文,抓特點,對葉子的細膩描寫、動態描寫、靜態描寫等等,我的課堂上缺乏了對領會表達方面的指導,同時有些方面領悟的不夠全面,沒有讓學生深入領會榕樹的遠觀的美,沒有重視好學生對作者表達方法的領悟,最後一句話由於時間原因沒有及時引導學生去領悟它的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意。

幾點反思:

1、備課必須要深挖教材,越細越好,上課時心裡越有數。

2、課堂上要滲透對寫作方法的指導,為寫作課打好基礎。

3、重視引導學生對錶達方法的領悟。

4、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中的重點詞語去感情朗讀。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留戀、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能用各種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從鳥的角度來感受“鳥的天堂”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

1、什麼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書“鳥的天堂”鳥的天堂會是什麼樣子呢?

二、按照要求讀書。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想想自己讀了課文後感覺是什麼?在旁邊寫上批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在有生字、詞語的地方注意糾正讀法。

2、談自己讀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簡介本文作者及課文有關知識:

“鳥的天堂”實際是寫什麼呢?

“鳥的天堂”實際是指大約有500年樹齡的一株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

五、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1、作者是怎麼去“鳥的天堂”的?去了幾次?每次去的時間有什麼不同?第幾次才真正見到“鳥的天堂”?

2、哪些句子最能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筆畫下來。並說說表達了什麼感情。

六、學習生字

1、指名讀詞讀字。

2、指導書寫難寫的字。

3、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個個都變成快樂的鳥,一起來學習《鳥的天堂》。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幾次鳥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麼?第二次看到了什麼?

二、首先我們進入到真正的鳥的天堂,也就是你們的天堂去看一下:

1、自由讀12-13自然段,看看這一部分寫出了“鳥的天堂”什麼特點?你是從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2、當學生讀到“應接不暇”一詞時,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

3、這一段主要應讀出它的什麼特點來呢?

4、學生讀完後問:這一隻小鳥在興奮地叫著,它可能在說什麼呢?假如你就是這隻小鳥,你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呢?讓我們將自己的視角往小鳥生活的環境——大榕樹身上聚集。

三、學習第一部分:(課文7-8自然段的內容)

1、自由讀這部分,找出小鳥會喜歡這個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小鳥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地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3、班級交流。

思考: “新的生命在顫動”指的是什麼,作者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呢呢?

1)、學生討論;

2)、交流並說明理由。

4、這麼美,這麼大的樹!我們怎麼才能用讀來表現出樹的這些特點呢?

指名讀7-8自然段。評價。

教師讀,讀得怎樣?讀第12-13自然段時我們要求讀出鳥的天堂的動態美,這兩個自然段應該怎樣讀呢?

齊讀。

四、寫廣告詞

1、同學們讀得很好,假如你是一隻小鳥,看到這麼美的一棵大榕樹,你有什麼感受呢?你想不想把這種感受告訴給你的同伴呢?

2、學生寫廣告詞。

七、同學們寫的廣告詞真美,讓老師有一種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們看,老師這節課黑板上忘記寫什麼了?

八、這裡為什麼會有這麼美呢?

1、學生自由發言。聯絡環保意識談。

2、小結課文。

教學反思:

1、以讀為主,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抓住文章的空白,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抓文章的重點段落,交流、探討、指導。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6

《鳥的天堂》是人教版語文第7冊第1單元的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膾炙人口的作品。文章寫作者和其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全新的探索,想讓這樣一篇經典之作煥發出新的活力。

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朗朗書聲伴隨課堂,這也是我這節課比較突出的地方。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所以我們的教學研究必須不斷創新。老師要發揚自己的教學個性,學生要萌發自己的個性意識,課堂教學就要創設個性學習的天地。 其主體參與,合作互動設想是:小組生生互動,集體師生互動;積極探討中提高學習能力,自然滲透中培養人文素養。

二、在教學結構上,注意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

整個教學過程,採用了變序的結構。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解疑”的教學思路。在速讀全文後,我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麼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為什麼前一個“鳥的天堂”要用引號?這些問題,力爭起到從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加以解決,使析疑、解疑的過程成為語言文字訓練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質疑,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

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絡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啟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體現了文字與形象的結合。例如,研讀“群鳥紛飛”這一部分時,教師動情的介紹群鳥紛飛的情景,然後是播放課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接著讓學生談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最後為畫面配解說詞,在這樣的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幾許的遺憾。古語有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道路上我會一如既往的堅定這個信念。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7

言準確生動,樸素優美,簡潔灑脫,富有節奏感。我在教學本課時,以訓練學生語感為主:

1、直觀感悟:

國小生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影象”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對課文內容初步認識後,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影,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讓學生看著沒有鳥的這一棵大榕樹,啟發學生想想說說,“百鳥歡鬧”是一幅怎樣的情景。當再讀到“百鳥歡鬧”這一段時,學生已沉浸在其中,彷彿身臨其境,而讓學生說說寫一隻鳥的特寫鏡頭時,也能說得有聲有色,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2、品詞析句:

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銳程度。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這樣,關鍵文字抓住了,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咀嚼出了它的神韻,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8

《鳥的天堂》是一篇傳統課文,文章動靜結合,情景交融,聲色兼美。以前也教過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老師的講解以及引導學生想象美景。對於文字這麼優美的文章,學生往往是學文,而不進入文章所描寫的意境。這次教學這篇課文時,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感覺輕鬆多了。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從中心句入手,引導質疑問題,接著細讀課文,體會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情景,認識大榕樹奇特、美麗、大而茂盛的特點。由於學生沒有親臨過鳥的天堂,對大榕樹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認識,瞭解不多,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於是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大榕樹的實景,從而拉近學生與鳥的天堂的空間距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課件能夠了解到大榕樹的大和茂盛的特點,然後再引導學生細讀句子來感悟文中語言文字的優美凝練,體會大榕樹的美。再如在教學大榕樹上鳥兒紛飛的場景時,我又藉助課件播放群鳥在大榕樹上活動的錄影,展示鳥的天堂鳥兒翻飛,鳥聲悠揚,令人目不暇接的熱鬧景象,真實地再現了眾鳥紛飛的歡鬧景象,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滿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說說你看到鳥兒們在大榕樹上幹什麼呀!再讓學生仔細體會體會。

拓展延伸時,我請學生以導遊或小鳥兒的身份,向遊人介紹這裡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遊詞、寫詩,順口溜……引導學生經歷從讀到悟,最後到表達的一個完整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9

今天上午,聆聽了鞏教師的《鳥的天堂》一課。老師嚴謹的備課、上課態度,紮實的語文功底,環環相扣的教學流程,讓我眼前一亮。

這堂課是巴金先生的名篇,其對大榕樹的描寫尤為精彩。教學時,鞏老師恰恰抓住了教學的重點。雖然在授課的呈現上還不是很突出,但是對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與老師極高的語文素養不無關係。鞏老師對字詞、課文關鍵詞句的處理頗為用心,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在初讀環節,教師設計了三個問題,有字詞的,有理解題目的,有對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的,體現了課標中中年級教學的理念。對字詞的處理上,教師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找出易錯的字,進行細節的指導,尤其是對多音字“不可計數”中“數”,“應接不暇”中“應”的指導,看得出來,老師進行了認真的字詞備課。在學習“榕樹”的部分,教師抓住了關鍵詞“一株”,“簇”“堆”等,讓學生體會關鍵詞表情達意的作用,既關注了課後題,又體現了課標的理念。非常好。如果能讓學生結合字詞,充分感受這些詞語的精妙,並用自己的朗讀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能效果會更好。畢竟名篇需要精細研讀。

雖然鞏老師的課堂上還有些需要推敲的地方,但是老師虛心求教的態度讓我看到了教壇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向校長推薦的小視訊《永不放棄》中,展現的那樣,如果堅持去做,一定會在語文教學之旅上收穫最美的風景。

評課時,也聆聽了其他老師的智慧,比如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的方法上,對關鍵詞句的標註上,對重點段落的指導朗讀上,對學生合作學習的關注上等等,也讓我頗受啟發。教學在互相學習中共贏。教無止境,喜歡每次聆聽帶給自己的意外驚喜,感謝上課的老師,感謝評課的老師。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0

告別了“鳥的天堂”,巴金的心情是留戀,而我心裡更多的卻是遺憾。“遺憾是殘缺的美吧!”我想。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中辨析得失,將遺憾減到最少。的確,當我一次次反思著這堂課,回味著這份遺憾時,卻覺得,不只是遺憾了!

這次遺憾,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為教師,在教學機智上的缺憾。《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課文內容,並不是什麼難事,對於搞清楚課文對於事物的表達方式,學生也能夠比較容易的掌握。但是,如何在朗讀中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在閱讀中昇華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節課裡我都沒有實現。

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能力的制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諸多不盡人意之處:尤為突出的是的教師指導表面化。一是表現在指導朗讀方面,首先是我的語感比較平緩,也不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不起學生的朗讀情愫跟興趣;其次是沒有明確朗讀的要求,沒有深刻地指導學生朗讀,從而在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時,感覺不是學生的切身體會,而是老師硬套給他們的。二是在展示多媒體課件時,也沒有任何的指導跟激發性的語言,沒有靈活、恰當地把課件與教材所設定的情境相結合,效果不佳。

正如張老師所說的,網路已走近我們的課堂,網路究竟能給目前的教學帶來什麼?在教學中該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網路資源的優勢而儘可能地避其弊?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建構更有效的教與學的模型?網路教學環境中的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分別該怎樣定位……在進行語文的教學設計構思和實踐中,值得我們深思。

還有我在課堂上對待學生的態度,並不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生成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擇了後者。看來,我還是沒有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還沒有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而我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正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教學才能和素養,在以後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真的需要指導老師的幫助,向各位學員學習,謝謝大家!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1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這篇文章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章。教學時,教師可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係,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等。

朗讀既是理解課文的基本手段,又是獲得語感及審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談感悟,有利於學生獲得豐富的欣賞角度,有利於學生展開自己個性化的見解,促進學生主動、生動、個性地學習和語感的發展。特別是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配樂朗讀,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用聲音再創情景的慾望,從而對語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2

前不久,剛上完鳥的天堂。此時,回想起來感觸頗多。年輕的我也和許多同齡教師一樣希望能借鑑、模仿一些名家的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並對使用多媒體教學特別感興趣,總認為只要發揮它們的作用,課堂上一定是輕鬆自在、活躍非凡的。同時,一定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然而課堂、學生並非哪裡都一樣的,他們的個性很多時候造就了結果與設想產生出入,意想不到的問題悄然出現,因而教學時導致的一些遺憾就不可避免的發生。這些讓我思緒波動了很長一段時間,同時也激勵著我不斷反思自己的點點滴滴。下面就《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一個匯入片斷談談自己教學時和後的一些感想。

《鳥的天堂》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寫景散文。它描寫的是生長在我國南方的一棵美麗、壯觀的大榕樹,樹上許多鳥兒在那裡做窩、生活。文章以鮮明的動靜對比手法,生動地描繪了這棵大榕樹是“鳥的天堂”。為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讓他們知道“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我便在匯入時,多媒體出示了大榕樹上百鳥鳴、群鳥飛的錄影,同時我通過語言描繪,創設了來到大榕樹下的情境。本以為身臨其境的觀看錄影能確切的讓學生對鳥的天堂有所感悟,然而並非如此。

師:(播放大榕樹及樹上百鳥飛、叫的錄影。)同學們,在我國南方有一種美麗、壯觀的榕樹,它有著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樹上住著許多鳥兒,它們自由自在地飛呀,叫呀,生活得多麼快樂!這裡就是鳥的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

師:今天,我們就跟隨我國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賞這美麗的鳥的天堂。

師:請同學們迅速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是什麼時候去的?看到什麼?有不懂的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生:(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

……

當時我想著這樣的開場一定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饒有興致地投入到閱讀文章中來。但事實偏離了我的設想。學生觀看影片時的確是聚精會神的。可以說是眼睛直盯著影片,一副被陶醉、完全吸引了得樣子。我暗自慶幸,以為這一步走對了,並且走得還很不錯。多媒體在這裡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很多多媒體運用的思路在腦中一掃而過。接下來便是重點內容了,從初讀到熟讀再到精讀,真正到讀課文時,不少學生似乎一下子愣住了,跟課文就是接不上軌,自以為較完美的匯入,一下子就不見影子了,後面的教學就未能達到設想的效果。

為此我課後問了好多同學,讓我大感意外。特別是個別的同學在第一節課學習之後,似乎對哪裡是“鳥的天堂”存在著很大的困惑,有的似乎知道但又不甚清楚。對此我想了很久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結果呢?按常理來說,我所設計的匯入應該是可行的,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然後在從文字中來體會“鳥的天堂”,從直觀感知到引入文字,步驟清晰可見,問題因該不會出現在這裡。思索再三也找不出緣由,我便又去問那些同學幾個問題。

1、你覺得從影片中你瞭解了什麼?

2、你對鳥的天堂有什麼瞭解?

答案是五花八門的。更出乎我預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學對影片所描寫的就是“鳥的天堂”並不知曉。也就是說我在放影片時,描述大榕樹時的一段話並沒有被學生所接受,導致了後來再讀課文時,學生概念的模糊。

回想自己的匯入,的確存在著一些弊端,對學生的認知差異分析的不足,對多媒體過於信任和依賴,讓一篇優美的散文無法發揮它的魅力。

現在我明白了,多媒體無法取代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的知識量決定著他們對天堂存在著不同的認識。我的匯入雖然不唐突,但生硬的牽引學生讓學生直接接受那棵大梧桐樹就是鳥的天堂,其實已經失敗了。結果必將導致許多學生無法理解和明白“鳥的天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至於學生在讀文章時的興趣不濃厚,也導致學生的思維無法開啟,更好的融入到學習中來。

對學生認識水平的瞭解過於簡單,理想化是我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調查之後,我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測驗,又制定了一個新的匯入。那就是直接從文字入手,首先讓學生一起對“天堂”來進行一下認識。當然根據調查學生對“天堂”的認識是不同的但這不會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反而會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人的天堂大家都知道,而鳥的天堂會是怎樣的呢?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對文字產生了興趣之後,再來閱讀文章,瞭解內容,學習方法那就輕鬆容易多了。綜上兩個匯入,讓我明白了一點。萬事開頭難,的確要想開好頭,找到好的匯入確實不易,但是我想:如果能把握好感知道目標,並把它輔射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都能找到。那麼學生就一定能活躍起來。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清楚得先考慮學生的認知、感知水平,並且明確一切應從文字入手。多媒體等教具的應用是為了文字服務,它們不能取代了學生對文字的認知、理解。以文載道,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也就不再是遺憾的教學了。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3

《鳥的天堂》是作家巴金先生的優秀作品。文章寫作者與朋友兩次去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情景,體現了大榕樹的枝繁葉茂,以及“鳥的天堂”的真實性,表達了作者鳥的天堂的熱愛和讚美。

這篇文章的教學,我藉助資訊科技的介入,讓學生學習這篇美文時有身臨其境之感,以求達到本篇課文教育教學目標。

一、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合作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讓課堂真正活躍起來,讓洪亮的書聲啟用課堂,這也是這節課比較突出的地方。語文課程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展望未來,所以我們的教學科研必須不斷更新。老師要發揚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學生要萌發自己的創新意識,課堂教學就是要創設有個性學習的天地。其自主參與,合作互動。

二、在教學環節上注意質疑問難

從結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質疑”為線索,以“思考”為核心,設計了“引疑—質疑—析疑—釋疑”的教學思路。在閱讀全文後,我有意識地抓住文章結尾段的中心句,引導學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騙了我”是什麼意思?“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一句中前一個“鳥的天堂”為何要用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為何又不用引號?這些問題,從中心句入手、引起學生注意,產生疑問。接著,把學生提出的問題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討論交流以便解決問題,使析疑、釋疑的過程成為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

三、在教學方法上,靈活多變,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讓學生積極思考穿於教學的始終。上課之初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在析疑、解疑過程中,仍不忘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針對問題學課文,這樣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朗讀訓練中,讓學生邊讀、邊思、邊畫,教育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聯絡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激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書水平。

3.恰當地運用一體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了課件,這樣教學比較直觀形象。例如,研讀“群鳥紛飛”這一部分時,教師播放群鳥紛飛的情景,接著讓學生談感受,然後回到文章中去感悟文中語句,最後為畫面配解說詞,在這樣的活動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便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教訓,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邊探究,一邊總結,最終打造好每一節課。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4

昨天,我和學生一起走進了巴金寫的《鳥的天堂》。上完課後,總覺得還是不甚滿意。哎!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課文描寫了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榕樹枝繁葉茂,眾鳥歡樂歌唱。文中的描寫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表達感情細膩。這篇文章文質兼美,作者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以樸實優美的語言讚頌了這自然景觀。

在設計本課時,我緊緊圍繞“鳥的天堂為何能成為鳥的天堂?”讓學生進行質疑,然後分別學習了大榕樹的枝葉繁茂,生命力旺盛;鳥的快樂,幸福的生活,最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朗讀,品讀,美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力求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把握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有意注重學生的朗讀,但朗讀指導方面仍需加強。讀後的指導除了字音、節奏、重音的點撥指導,還有感情的浸潤啟發學生各自朗讀,點名朗讀的時候,感情都是比較細膩豐富的,非常的聲情並茂。但是當由自由讀變成齊讀的時候,學生常常容易拖泥帶水,感情流失,吐字拖音。而且我的示範朗讀也比較少,這是今後在朗讀指導中應該注意的。

教學語言規範性、簡約性也急待增強。不管是在講解重難點,還是在總結歸納評價中,我發現自己的語言稍顯羅嗦,有時候也不夠規範,這是今後需要逐步解決的。

以上是我對教學《鳥的天堂》結合前面兩課教學的一個反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爭取不斷進步。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5

《鳥的天堂》是一篇傳統課文,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聲有色,聲色兼美。以前多次教過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老師的講解以及引導學生想象美景。對於文字這麼優美的文章,學生往往是學文,而不進入文章所描寫的意境。這次教學這篇課文時,由於現在有“班班通”,藉助多媒體來教學這篇文章就輕鬆多了。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採取了理清觀察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體會寫作方法、領悟作者感情,這一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縮短學生的認識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

《鳥的天堂》一課,學生沒有親臨過鳥的天堂,對大榕樹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認識,瞭解不多,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那麼,依據多媒體能夠通過聲、光、色、形,把遠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變實。對於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超文字的教學軟體,向學生展示大榕樹的實景,從而拉近學生與鳥的天堂的空間距離。在教學第三大段鳥多、鳥歡時,我又充分

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的作用。開始我播放了一段悅耳動聽的鳥叫聲,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感受。利用音樂的語言,使課文語言的形象激活了生活中原來積累的知識,並融合在一起。這群鳥雀躍,嬉戲玩鬧的場面就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產生想親眼看到畫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增。影視的形象更能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它能再現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紛繁世界,使語言內容變抽象為具體、生動,使文字教學資訊傳遞由靜態變為動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教學活動的慾望。因此我在《鳥的天堂》一文的設計中,結合教材重點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水平,有目的的恰當適時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學生帶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美的情景中去,接受美的教育。

對於本單元所重點掌握的“見聞”和“聯想”的教學,主要通過讀、質疑、解答來完成。但由於這堂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視覺的欣賞上,對於“見聞”和“聯想”的掌握不是很好,在教學時,還需要老師重點點撥。在具體學習中,要靠同學們讀讀悟悟。不過整堂課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比較濃的,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做課堂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