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教學反思 閱讀(9.26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1

《認識鐘錶》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1、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於振奮狀態呢?於是,我利用課件,讓學生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我關注學生以有的認知特點,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絡實際。體現數學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錶後,學生髮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

4、在本課的教學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教學機智欠缺。比如在引導學生認識時針分針的時候,學生提到了秒針,儘管課前對這一問題做了準備,但是由於那是二年級下學期要交代的內容,就沒把它當作重點,所以當學生提出的時候,我只是一句話帶過去了。這樣有的孩子在認識上就陷入了誤區。雖然後來孩子們都知道了什麼是分針什麼是時針,但是如果在教授時候能及時讓學生動手再摸一摸。再比較一下。然後拿起講臺上帶有秒針的實物鍾實際操作一下,效果就不同了,還有動畫出示的7:30,超出了本節課的教授範圍,應該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為下節課講半點的時候做鋪墊。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鐘錶,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知道時針和分針;會認識鐘面上的整時。2、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4、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會認鐘錶面上的整時。通過教學基本上完成了以上教學目標。

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課始我利用鐘錶的“嘀嗒”聲把學生課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通過問:“猜一猜,這是什麼聲音?”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欣賞各種各樣鐘錶圖片,使學生體會到人類科學的迅猛發展,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鐘錶奧祕的心理意向,又體現了數學的人文性。還通過觀察幾個鐘面,找出相同點,認識了時針和分針。

在認識整時過程中,我始終把鐘面上的時刻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起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時間觀念,讓學生體會出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比較、交流,進一步將原有的比較零碎的看鐘表的經驗轉化成系統的認整時的方法。通過看一看,撥一撥,說一說,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數學情境,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有效的突破了難點,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也培養了孩子遵守時間的良好品質。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拓展練習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鐘面上都是10時,一個小朋友在學校上課,而另一個小朋友在床上睡覺,不同的生活情境引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引發學生的思考。然後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明白一天為什麼有兩個10時。進一步深化了本課的知識。之後又選取了一個沒有數字的鐘面讓學生說說這是幾時,你怎麼看出來的,進一步深化了本課的知識。

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根據給定時間在鐘面上撥針比較困難,這需要平時生活中多觀察,多練習。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今後的教學中,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尤其是激勵學生的語言不夠豐富,這是我的弱項,今後我要多聽一些語文課,向語文老師學習一些激勵評價語言,以豐富自己的課堂,以便更好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3

《認識鐘錶》這一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會看整時和大約幾時。通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在鐘錶的滴答聲中猜謎語。接著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鐘面模型讓學生,並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鐘面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彙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後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其次,在整時的練習中,最後放了一道大約幾時的鐘面,目的是: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2、教學大約幾時。

這個教學設計,很多學生一口說出“7時”,通過再次觀察,發現是7時還沒有到,應該讀作“大約7時”,同時出示7時過一點的鐘面,讓學生明白“7時不到一點或者7時過一點,都可以說成是大約7時”。在大約幾時的練習中,穿插了一個9時的鐘面,看學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時和大約幾時,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

由於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習。所以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鐘面的學具,在他們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以後,讓他們動手撥撥時間,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形象直觀地理解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區別。

最後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動手畫針的環節,雖然我給學生做了師範,但是在動手操作時,有些學生短短的分針畫得不是很明顯,所以要適時提醒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同時我故意將畫錯的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不同時刻時針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時間。

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4

《認識鐘錶》這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小明的一天"主要讓學生認識整時。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小朋友平時對時間的關注很少,也沒有什麼時間概念。就好比在上課前,我問小朋友: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麼時間嗎?很多小朋友心裡其實是沒底氣的,有說10點,有說1點,可見小朋友的時間觀念還是比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對鐘錶的瞭解還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節課上,我首先讓小朋友欣賞了一些各種型別的鐘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再以"與鐘錶交朋友"的方式來認識鐘面,讓小朋友自己觀察學具鐘上都有些什麼。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說出鐘面上有12個數字,還有兩根針。但是對於區分時針和分針卻不是很清晰。於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針和時針,讓小朋友先來說一說這兩根針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說一根長,一根短,然後我做動作給學生看,並補充到那一根又長又細是分針,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時針,為的是便於學生區分和記憶。並把這兩根針貼在準備好的小黑板上,貼出3時整的樣子。(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認識了鐘面後就要來認識整時了。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中之重。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我順勢將之前貼在小黑板上鐘錶時刻拿出來,請小朋友說說看這是什麼時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說出這是3點,但當我進一步問他:你是怎麼認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沉默了,於是,我但引導他們,看看鐘的時針指著誰,分針指著誰。這個時候小朋友們就馬上明白怎麼來認識整時了:當時針指著幾,分針正好指著12的時候,它就是幾時。已經認識了3時,於是我又讓小朋友們認一認4時,並說一說是怎麼認的。因為只有會說了才說明學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這裡我採用了多種形式(如同桌互說、小組說、男女生說等)讓小朋友們說一說是幾時,是怎麼認的,接著根據書中的情境圖進一步加深認識。

最後,教學兩種時間的寫法,由於要照顧所有的學生都認識整時,到後面時間不夠用了,只好放到下一節課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寫時間,而且還要用兩種方法來寫,我應該在黑板上多寫例子,告訴小朋友應該怎麼寫。不然,問題就出現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寫在哪裡,有些小朋友對":"已經寫好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等,或者把這一內容放到下一節課。

二、一節課的內容不能太多,要多多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計,才能上好一堂課。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明白了,孩子們在課堂的40分鐘的時間是多麼寶貴。因為是低段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課堂紀律還是很重要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和分析,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他們在這種動態的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促進可持續性學習素養的形成與積累。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5

“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6

一、教學設計反思:

本課教學目標是,第一,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讀、寫整時。第二,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第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結合此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的環節是,聽聲引入鐘錶——說出鐘錶的作用——觀察鐘面認識鐘面的特點——觀察時間認識整時——遊戲複習——時間的兩種寫法——拓展知識——中國鐘錶歷史。設計意圖主要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說出來幾時與原因,並結合遊戲,激起學生興趣並鞏固知識。

二、教學過程反思:

1、主要三大過程:第一過程,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第二過程,認識整時;第三過程,時間的兩種寫法。

2、在第一過程中,主要使學生觀察,鍛鍊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讓學生髮言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麼,鍛鍊學生的完整表達能力。

3、在第二過程中,出示各種時間不同的鐘表,8時,3時,6時,9時,12時,11時,讓學生說出是幾時,並說出為什麼是幾時,同時兩針都指12是12時,使學生認識這一時間的特殊性。這一過程主要體現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維的發展變化過程。

4、第三過程,主要由教師教學生兩種時間的寫法,讓學生寫一寫、練一練加深印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反思:

1、在第一過程中,學生觀察出來鐘面上的特點以後,學生並沒有分清時針與分針,缺少學生的總結表達環節。

2、在第二過程中,學生都觀察到了長長的指標都指著12,但沒準確說出時針分針,也就是說學生沒分清時針分針。並且在此環節,學生說的少,學生總結規律時教師沒有認真思考聽取學生的表達,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做,缺少隨機應變能力。且練習題型少,學生認識了整時之後並沒有加強鞏固練習,導致學生對認識整時的知識掌握不紮實。

四、改進措施:

1、在學生觀察出鐘面特點以後,應嘗試讓學生總結,說一說,不僅鍛鍊表達能力還能使學生區分時針與分針。

2、學生在觀察6個鐘錶的時間之前應單獨出一個鐘錶使學生先認識整時,再用6個鐘錶讓學生觀察整時的特點,這樣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思考邏輯。在說的環節,應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怎麼看出來的整時,使學生理解整時的特點。此外,學生認識並說出整時後,應多出不同型別的整時練習,在學生練習的同時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拓展部分應儘量使用簡潔的語言使學生明白一個時間有早上和晚上兩種。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7

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鐘錶,在國小數學階段,認識鐘錶從一年級持續到三年級。本學期認識鐘錶的重點是知道鐘錶的組成,認讀整時,學會珍惜時間,養成守時的好習慣。為了方便孩子們認識鐘錶,給孩子們佈置製作鐘錶的先導作業。在孩子對鐘錶有了一定前概念認識後開展教學。根據整時的內容,進行了兩課時的教學安排。第一個課時著重認識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認讀,第二課時認識快幾時,幾時過一點兒,大約幾時等不準確的時間概念,學生體會時間在生活中應用。

考慮到學生初次接觸並認識鐘錶,可以設計先導作業,學生預習課本,製作鐘錶,從學生預習情況開展學習,你瞭解到鐘錶的哪些知識?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鐘錶的學習。第一個課時比較簡單,學生能說出鐘面的構成,整時的讀法和寫法,知道鐘錶的旋轉方向,時間前後的不同。經過學生的學習與反饋,我發現多數孩子能認識鐘面的構成,會讀寫整時,但是對一天時間的前後沒有概念,之所以出現這樣情況,一方面是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自身時間的使用不關注,不瞭解;另一方面,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數字不敏感,對順時針旋轉方向不理解,出現前後時間顛倒。

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課上課下練習檢查,課前三分鐘進行聽口令撥鐘錶的比賽,加強學生對鐘錶時間的認識,比如現在是9時,請你撥出三小時後的時間。這個時候學生很容易出錯,教師引導學生藉助直觀形象的鐘表一起撥一撥,說一說鐘錶是怎麼走的。課下,佈置了畫一畫的作業,學生畫出自己的一天並標出時間的兩種表示形式。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加強了對時間前後的認識。課下教師也要和家長做好溝通,請家長給孩子出題,孩子撥一撥、說一說整時。教師還可以就學生的易錯點進行發問,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在討論、交流、質疑中加強對鐘錶的認識。

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用時間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一天,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利用已有的認知經驗對鐘錶相關知識進行自我建構,從而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或者利用數學繪本、數學故事,學生在故事中認識一天的時間,既形象具體易於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鐘錶》的教學反思8

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公開教學活動,“課前準備、內容的選擇、環節的準備”我絲毫不敢懈怠,此次活動讓我又經歷了一次專業化的成長,現將我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鐘錶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於即將步入國小的大班孩子來說,認識鐘錶,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時鐘》這個科學活動,之後我發現幼兒對時鐘的學習興趣很濃,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準備階段:

①為使幼兒更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在知識積累階段,我發揮家長的積極作用,讓幼兒事先對鐘錶有初步的瞭解,並讓幼兒製作鐘錶,為教學提供服務。

②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利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

實施階段:在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探索操作法、觀察法、遊戲法、說學法等幾種教學方法。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活動是成功的,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

一、知識的呈現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動的一開始,我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交談進行匯入:“你在家中喜歡做什麼事情?引出孩子們喜歡的少兒節目《智慧樹》,並提出問題“怎麼樣才能準時收看?做哪些事情還需要看鐘表?”

二、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

第二環節我出示實物鍾讓幼兒很輕鬆的認識了時針、分針。又通過演示課件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了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並在此基礎上鞏固整點、認識半點。

三、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學習方式。

第三環節是幼兒動手操作練習。我以幼兒的實際能力分為4個組:畫一畫、連線、看誰撥的又對又快、我說你撥。結尾小故事。

我的體會:我認為每一次活動結束,教師都應該針對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反思,提出調整、改進的方法。而且幼兒園的一課多研會出許多優秀的教育活動,活動中許多有經驗的教師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如在目標的定位上怎麼樣就準確、活動的重難點把握等,這些意見都給了我很好的啟發,也使我認識到反思確實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如果能把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相結合的話,那無疑會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