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設計>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設計 閱讀(1.1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範文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學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

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後交流,瞭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

四、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心裡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有關句子

3、再讀讀畫線的話,體會體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古橋訴說的?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結合理解“德高望重”,體會老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為大家服務的品質。

5、體會寫法:

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讀者。

五、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複習引入

1、聽寫詞語:

清爽、德高望重、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津津樂道、精緻、蘊含、奧祕、別有深意、俠客。

2、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⑴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⑵第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⑶第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第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麼?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後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

這種類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愫。

2、品味課文優美而富於激情的語言,感受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3、感受文章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寫作特色。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抒情散文,構思新奇、想象奇特、語言清新、富於激情,且難度適中,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很適合中學生閱讀。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大多數中學生或許都見過,“小橋、樹木、山泉”……並非罕見之景,有的或許還見過更美的景色,但問題在於大多數都缺乏作者這樣的那種發現美的眼光,缺乏與大自然真誠交流的童心,缺乏將美景轉化成文字的寫作技巧。這也就成為學習本文的一個重大任務。

【教學設想】

美文需要美讀,在美讀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體會作者奇妙的構思,奇特的想象。本課試圖通過“美讀五步曲”來完成對此文的學習。

1、誦讀,初步感受美。

2、品讀,探究發現美。

3、聯讀,拓展比較美。

4、背讀,積累豐厚美。

5、寫讀,片段創造美。期望以讀代講,以讀帶學,讀讀品品中探究美文、美點。

【教學準備】

1、選擇配樂音樂。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自然之景”的美文,山水古詩。

【教學步驟】

匯入新課:詩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熱愛讀書的你,想必也曾遊歷過許多山山水水,在你的心之角落存放著哪些至愛的風景?不妨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學生自由暢說。

老師點評小結後匯入,讓我們跟著作者李漢榮到文字中去旅行,去觸控語言中的.山山水水,相信靈氣逼人的你們一定會有美的啟迪,新的收穫。

課題呈現。(見課件

一、誦讀──初步感受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自古以來誦讀是學語文的最佳方法,何況今天學的是如此美的散文,美文更需要美讀,讓我們蓬蓬勃勃地讀起來吧!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思考:

⑴積累本文的生字雅詞。

⑵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就此文的?

⑶你讀後有怎樣的感受?

2、學生交流彙報。

二、品讀──探究發現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精思可謂學習之高妙技藝,讓我們在讀讀品品中發現課文的美點,在賞賞讀讀中探究課文的亮點。(如從語言、結構、修辭、內容、寫作方法等方面入手)

1、學生再讀課文,探究:

⑴你最喜歡哪一個段落,談談它的美處。

⑵你最喜歡哪一句話,談談它的美處。

⑶你最喜歡哪一個詞,談談它的美處。

2、學生交流,且配樂朗讀喜歡的段落,並由學生點評。(音樂見課件)

3、教師推薦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與學生分享。

作者用他新奇的構思、充滿童心童趣的筆墨讓我們走進了畫中,走進了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我們似乎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樹,一株草,一朵花,一縷微風,一抹夕陽。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不熱愛生活呢?帶著感情朗讀段落(第4、第5段)或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三、聯讀──拓展比較美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是陶潛的讀書求知之道。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自然美文”,四人小組合作。

⑴傳閱誦讀。

⑵選擇其中一篇重點聯讀,比較課文,發現異同。

2、小組代表交流。

3、教師在學生推薦的美文中選一篇,作較詳細的聯讀。

教師小結:自然之美豐富多彩,用語言描繪自然更是異彩紛呈,無論哪一種自然之美,哪一種語言表達,卻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飽含激情的心緒是妙筆生花的前提,奇特的想象是靈秀文字的翅膀。

四、背讀──積累豐厚之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美文似珍寶,需要好好珍藏,積累使你豐厚。

1、競背文中你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2、背讀收集的自然山水詩,學生交流展示。如:

山中雜詩

(南朝)吳均

山際見煙來,

竹中窺落日。

鳥向簷上落,

雲從窗裡出。

晚秋

(南朝)庾信

悽清臨晚景,疏縈望寒階。

溼庭凝墜露,傳風捲落槐。

日氣斜還冷,雲風晚更霾。

可憐數行雁,點點遠空排。

題揚州禪智寺

(唐)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鬆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五、寫讀──片段創造美

(紹興名勝風光照片連放)見課件。

讓我們帶著好心情,拿起筆去勾畫你心中美妙絕倫的景緻,用語言闡釋風景,用真情鋪染底色,相信你的妙筆會生花。

要求: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1、學生在背景音樂中仿寫。(音樂見課件)

2、學生交流彙報、點評。

小結:我們跟著作者從“清晨出發,踩一路月色回家”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學讀了本文,你有怎樣的收穫和啟迪呢?請你用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悟得。

學生交流。

下課。

《山中訪友》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瞭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絡現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單元為我們展現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味優美的語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眼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境,是本單元教學重點,也是本文的重點。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反覆朗讀,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板書: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

1、正音: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小黑板顯示)

給下列加粗字注音:(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唱和(hè)湛藍(zhàn)梔子(zhī)

玄奧(xuán)清澈(chè)禪心(chán)犬吠(fèi)

憔悴(qiáocuì)樹冠(guān)凝靜(níng)

2、教師範讀:初步感知課文,激發學生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古橋──老朋友

樹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3、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後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四、體驗與反思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後教師小結: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後,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後,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裡行間透出的情愫裡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並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