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400

讀書筆記 閱讀(2.93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400,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書筆記400

論語讀書筆記4001

當我抱著一本厚厚的《論語》走在路上的時候,看見我的人都會驚訝的說:“你看得懂嗎?”而我會自豪的說:“看得懂!”其實這本書很有趣

論語這本書講的是在我國東周時期,由王全空東遷後日益衰敗,逐漸失去了以往的威風,各個諸侯為了爭奪土地,展開了長期的鬥爭。

在這期間,魯國的孔子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十分心痛。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和規則,孔子為了恢復周公建立的禮樂制度,提山“克已復禮”的主張,用“仁”對“禮”進行改造,提出並完善了“仁學”的理論。

孔子認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遵重丄和關愛,就是重視老百姓,關心老百姓的病苦,就是“德治”。為此定現“仁”,孔了十分重視“禮”,主張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論行為都符合的要求。

這本中還讓我們知道了一些關幹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向孔子請教:“老師,什麼是“仁”?”

孔子回答:“剋制自己,恢復周禮,就是“仁”;以周禮為標準,時時處處嚴格安排,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周禮,就是“仁”了!”

另我失望的是孔子為了讓自己的主張成為現時,於是四處遊訪,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可最後各個諸侯國由忙於爭霸,所以沒有理會孔子的主觀,孔子十分失望只能回到魯國……

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十分氣憤,因為孔子這麼努力的做到“仁”可最後他得到的卻是拒絕,要不是個各諸侯國不聽孔子的建議,所以才傷亡慘重。

《論語》這本書不但有趣,還能讓你受益韭淺,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

論語讀書筆記4002

《論語》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門徒們的言行被記錄後編成的一本書。曾經在中國的私塾教誨史上施展過重要浸染,與《孟子》、《詩經》等一路為講義,由私塾老師(先生)逐句逐段的講授,謂之“孔孟之道”。

在中國已往的二千多年的汗青中,被歷代君主帝王積極推許,在中國的文化勾當中充當了主流學說,對人們的頭腦起了嚴峻的約束浸染,並且《論語》中首要建議的是 “禮教”也就是宣傳“忠君、尚禮”,與當代社會的頭腦見識(劃一、自由、均富等等)已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難溶入當代社會的文化中。 可是,就《論語》中有些倫理道德的概念等不能通盤否認,照舊有可取之處,並且已被中華民族接管並傳承至今。

曾讀過於丹傳授的“《論語》心得”,古本年中外信手拈來;也在央視屏上聽過她的答覆題,神定氣爽娓娓道述。所講篇章約佔《論語》的異常之一多點,已很了得呵。但也有她自我認知的範圍,岜不說曲直解之意可也是誤解或謬誤了。好比:《論語》中有一句“民無信不立”,孔夫子的語境應領略為:守信於民。可能:對老黎民要講諾言。而不能表明為“信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行文於此,也聲名孔老漢子分明汗青是會變遷的,會後浪推前浪而長奔不息。這就是心得讀後的心得。

本人曾在課外閱讀和研習過《論語》,其時是懷著一種莫名的崇拜,也出於一種好奇心。由於在我們唸書的年輕年月是列為禁區的。沒有哪個先生敢教,更談不上有人解讀釋疑了。並且好不輕易尋求到冊本,照舊偷樑換柱似逃避著讀。自已參照學過的古文來解讀《論語》,其自學之難不堪回顧。

論語讀書筆記4003

我讀了《論語》後,感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坐在我的面前,他深邃而高遠的目光,穿越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慈祥和藹的注視著我,牽引著我。使我的思緒在漫長的時空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場景在變幻,我彷彿又回到了孔子的時代,孔子正襟危坐,向弟子們傳授學問。孔子是位賢人,兩千多年來,有多少人把他打扮?一絲不苟的言笑循規滔距,而且一開口是:“君、臣、父、子。”一筆口試:“仁、義、禮、忠恕、孝悌”之類的“聖賢老師”。孔子作為一個政治家,自然始終懷有強烈的政治熱情,政治抱負和政治追求。但作為一個“士”,他更有知識分子思想崇高和純潔的一面,他不會為了某種政治利益而犧牲人格和尊嚴。

孔子在三十歲時,曾帶領弟子去周遊魯國,他實施他的“仁、義、禮、忠、孝”來教導魯國之臣民,但是魯國的魯莊公整天沉澱於酒色,不理朝政。於是孔子帶著失望離開了魯國。孔子說:“為正義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月。”我能感覺到,孔子當時那種失落而悲傷的心情和他那一腔熱血具有遠大抱負的理想不知何時才能實現?那種感覺簡直比吃了黃連還要苦上百倍。不過,孔子卻從來不會呵斥一個他值得呵斥的人,他最終成為了千古傳頌,人人皆知的聖賢之士。

孔子的忠、孝、禮、義體現在孔子的言行舉止之上。相傳孔子為了認識父母的墳墓,而把他們的墳墓堆成像小似的。孔子在父母生前無微不至的關心,這就體現了他授與百姓的“孝”字。死後他依然如故的每年去祭奠。以為兩千年前的“聖賢仙師”教會了我“仁、義、禮、忠、孝。”齊全,讓我一輩子受益匪淺。

我將永遠銘記先師留給後人的文化寶庫,帶給人類的財富。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歷代帝王都用“仁者愛人”來熱愛人民。孔子的豐功偉績,後人將永遠銘記。

論語讀書筆記4004

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孔子教育自己的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第一句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要“學”與“習”統一起來。第二句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以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第三句講的是做人態度。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氣,我認為這是君子應該具有的氣度和修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裡強調做人要從自身出發,注重內心的品德修養。我們要學會自我反省,在反省中不斷完善自我。每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只有具備了自我反省能力,才能走向完美。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自我反省能力,才能在與人交往時,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之不知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這句話是孔子所傳授給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我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絡心靈的橋樑。理解是相互的,你不需要太關注別人會不會理解你,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你理解別人,還怕別人不理解你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學思結合,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同樣的,學習他人的經驗,沒有自己的思考是沒有意義的。只是一味的冥思苦想,沒有借鑑已有的思想成果浪費時間的。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說得好,論語中有很多的語句至今都值得我們去學習。《論語》的價值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其讀法也是多種多樣的。經學傳統雖然在後來發生過某種程度的斷裂,但《論語》的價值光芒並未因此而黯淡。

論語讀書筆記4005

那些話語在無聲中穿越四季,比曾經更永恆,延長到了下個冬季。——題記

“溫故而之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反之”,“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一條條古訓在耳邊輕吟,每一條都富含著深刻的道理,引人沉思,《論語》中的博大精深,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領悟明白的,它跨越了千年塵埃,吹散了腐朽陰霾鑄成了不朽的千古絕唱。曾經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一種叫做”永恆”的東西的,那些一直被人們都傳通的事都發生在看不見的地方,讓我們無從感觸,而直到我接觸《論語》後,才知道為什麼它要以流傳千古,因為它的一切內涵都是與生活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息息相關的。一直在努力的表達著,用僅存的溫暖去書寫。

它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呢?和那片天空一樣柔軟的感受,它們一直帶著”有意義”快活的前行,無所顧盼的前行。簡潔的話語中透出須臾般永恆的真諦,它讓我懂得了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它讓我懂得了什麼呢?天空的尉藍,雲朵的匿跡,暗影收斂的腳步,知道與理解的誠實,父母與親人的憂慮與愛,學習與思考的正比性。它讓我懂得了一定要好好珍惜,要堅持最初的方向。

它讓我懂得了做呢?還以為道路一直都會平坦,航程一直都有光束,行途一直都有溫暖,自己會一點點放棄。它讓我懂得了五彩與繽紛的夢,雖然喜愛,卻是為了更有意義的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論語》寬闊的道路上前進,總會路過那些溫良與美好,總會學會善良高尚,去相信航程絕不會是無盡天光,去相信幸福的曙光。

《論語》使我懂得的,使我堅信的,就隨著它的流傳而日久彌新,不被風化。

論語讀書筆記4006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你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在適當的時機去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覺得快樂嗎?別人不瞭解你,而你並不生氣,不也就是君子的風度嗎?

“論語”,有些人念成“論(lùn)語”,也有念成“論(lún)語”,小時候上學時,老師教我們說,就應念第二聲“論(lún)語”而不就是第四聲“論(lùn)語”,其實,也不能這麼絕對,念第四聲“論(lùn)語”時,“論”就是“討論”的意思,“語”就是“對話”的意思,念第二聲“論(lún)語”時,“論”就是修改,“語”就是對話,即把很多對話修改起來。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上學時,老師教我們的(當然課本上也就是這麼寫的),這句話就應翻譯成“學習並且經常溫習,不也就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此刻想想,這翻譯的好扯喲,並且邏輯上也講不通啊,誰說溫習功課就是一件高興的事啊!其實“時”在古代很少當“經常”講,翻譯成“適當的時機”更好,而“習”呢,翻譯成“印證練習”更好,而不就是“溫習”。所以,按傅佩榮的觀點,這句話應翻譯成“你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在適當的時機去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

“君子”,最初的意思就是“君之子”。“君”代表貴族社會裡那些有身份、有背景的領導,天子、諸侯、卿大夫,都稱為君。他們的子弟稱為“君子”。之後孔子把這個詞的詞義擴大了,指一種德行完美的人。

“子曰”的“子”,在古代本就是一種身份,如“公、侯、伯、子、男”中的“子”,之後在民間就把“子”當老師的稱謂了。

“朋友”,同一師門為“朋”,志同道合為“友”。此刻的“朋友”就就是一般交往的人。就像“同志”一樣,志同道合才能稱之為“同志”,而此刻只要不就是“階級敵人”就就是“同志”,“同志”如今還有同性戀的意思,此刻很多詞都被用濫了。

論語讀書筆記4007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不朽經書讓我獲益,並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後,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編寫,後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不要認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後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孔子的《論語》很少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歎於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有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先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用半部《論語》治天下,而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性罷了。

論語讀書筆記4008

《論語》這本書是春秋時期大儒學家、文學家孔子的作品。這本書講訴了孔子與別人的對話。

其中有許多句子非常耐人尋味,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隻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問題,就會迷惑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我覺得孔子這麼說非常的政黨。我學習打羽毛球也是一樣,光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沒有收穫,但是光思考動作而又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

還有一些句子我也非常喜歡,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個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學習他好的品德,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的缺點。孔子這樣謙虛的精神,真令我敬佩。我長大以後,也一要做一個像孔子一樣謙虛、令人喜愛的人。

《論語》這部傳誦久遠的書,是多麼的有道理!

論語讀書筆記4009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看“中庸”這兩個字的。或許在現代漢語中它含有一些貶義的成分。但《論語》中所說的中庸,或者說我這裡所說的中庸,卻不是那個意思。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金山詞霸?高階漢語大詞典)。個人覺得,還可以推而廣之,將中庸解釋為:不走極端,尋找矛盾雙方之間的平衡點。應該說,這是貫穿整部《論語》的一個重要思想。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有人說我的這種言論是在抹殺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其實不然。我主張打倒的,是那個作為思想枷鎖的《論語》,是那個用所謂的“仁義道德”(魯迅語)來禁錮人們的思想的《論語》。將其打倒,反而有助於我們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論語》。

所以,我主張這樣讀論語:僅僅把它當作一部書,不帶歷史偏見地來讀。

這樣讀一讀,我覺得,《論語》本身並不是框框條條道德規範。它是鮮活的生活。

首先,論語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倫理著作不一樣,他沒有對某一個問題的深入專門的論述,他只是一個個生活中的片斷,並且其中的角色並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語將被記錄下來。,所以顯得十分自然。

孔子主張以禮治國。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髮生。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於庭”,孔子聞之大發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孔子要求“為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對普通民眾施以禮,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論語讀書筆記40010

在個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壓力大;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師佈置讀《論語》,讀後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淨化,為人處世、學習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啟發。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學習。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在學習知識之前應先盡孝道,這也正好證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的是為人要重義輕利,君子懂得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統治上崇尚“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後,要重視學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類似的毛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總體而言,論語中有好的觀點,也有迂腐過時的觀點,我們要吸收其精華。

譬如綜上所述的孩子從小教育要將道德品質放在首位;學習要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為人要重義輕利;為政一方要實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讀好書使人心靈淨化,讀好書使人類進步!

論語讀書筆記40011

有句話說得好:”半部論語治天下。”別說半部論語了,就單單幾則論語就告訴了我做人與學習的道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這裡面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呢!話說某一天,子路來孔子家學習,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慢慢的走了進來,孔子讓他換一件衣服,子路聽到後連忙回家,換了一件非常樸素的衣服回來了。卻還是原來的樣子。孔子就對他說:“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智也。”

我在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班裡數學測試,成績出來後,我有一道題不懂,就去問老師。老師講過後,問我明白沒有,雖然我沒有弄懂,可是我不敢說,怕老師說我笨,結果下一次考試又沒有答對,去掉了8分。

《論語》使我們懂得了很多: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你只要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就會無往而不勝!

論語讀書筆記40012

《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物件,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甚施與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作為一部涉及人類生活諸多方面的儒家經典著作,許多篇章談到做人的問題,這對當代人具有借鑑意義。

論語讀書筆記4001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孔丘和他的弟子所著的《論語》中的名言,我們為何不以它作為我們的座右銘,時刻告誡自己應當謙虛,取他人之長處,補自己之短處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論語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風,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習時要不斷溫習和自習,用這樣的姿態去感悟得到知識後的快感。遠道而來的朋友來和你一起分享知識的快樂,別人指責你,你卻不會 怨 憤,這 便 是 所 謂 的 君 子 。

論語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事實求是。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於學習,要懷以你最純淨的心來思考問題,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只有這樣,你才會學到你所要的知識,習慣於把自己矇在鼓裡,這樣的人不會有所成就。這便是對學習的態度。

論語讓我明白了怎樣把自己做到最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一個人要多次反省自己,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只要做好這一點,你一定會很受人歡迎,尊敬和愛戴。這便是做人所要有的原則。

論語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喜愛知識的最高境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做學問我們應當懷著以讀書、學習為樂趣的心態來獲取智慧。只有這樣才能學什麼會什麼,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並且獲得成功。這便是學習的途徑。

孔子及其弟子編寫的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每句話都有更深一層的哲理,都是一條啟迪。我們如果多讀、多品、多看就一定會成為人上人。

讀罷《論語》我豁然開朗。有如明媚的陽光照進櫥窗,驅散了我內心的陰霾。我們要把這些道理銘記在心,時刻做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論語讀書筆記40014

先看最明顯的: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論語先進第十一)

子貢問說:“師和商這兩個人哪個更賢?”孔子回答說“師做得過了,商又做得不夠。”子貢說:“那麼師更好些?”孔子說:“做得過頭就像做得不夠(一樣不好)”。

的確,人的一生,也就是處理各種矛盾的一生。對於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不“過”,也不“不及”,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論語》裡面就列舉了許許多多這樣的矛盾。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治長第五)

遇到事情應該怎麼處理呢?這裡“決”和“慎”是一對矛盾。而太過“決”就會成武斷,太過“慎”則是優柔寡斷,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不可取。聞而行之則太武斷,易犯錯,三思後行則太優柔寡斷。所以面對季文子三思後行,孔子說:再思之,可矣。

孔子還要求統治者的行為要端正,“政者,正也。子率而正,孰敢不正”。

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壞的決定性因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次,選拔官吏要以道德為標準,孔子認為,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在沒有道德的人的上面,那麼人民就會信服;如果沒有道德的人的職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則民不服。再次,他主張推行教化,反對統治者的殺戮政策,“子欲善而民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意思是說就像草隨風動一樣,,為官者的言行影響著老百姓,以此要求統治者發揮身教作用,引導天下風氣向善。“愛人”表現在政治上便是“博施於民而能濟眾”(《雍也》),採取合乎民情的便宜措施以促進生產,使人民富足。

論語讀書筆記40015

坐在桌前,寫《論語十則》讀後感。拿著《論語》搖晃了半天,也感不出個頭緒來。恍惚中似乎看見一縷魂兒頭過紙背,飄蕩在春秋戰國和兩三千年後的今天。

想當年,孔老人家為做官周遊列國,歷盡顛簸,費勁口舌。不只是相貌不夠酷,還是不太會做秀,反正最後沒戲,只得回到老家教書。為了多掙幾個錢,收了三千弟子,只是混個溫飽,最後也沒發財。就得了幾束肉乾,幾片乾魚,很失敗的樣子。

說他是辦學的祖宗,有可能的。聽說以前的私塾都掛他的畫像。現在私立學校是不掛他老人家的像了,不過收費比起祖宗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說他書教的好,似乎有點兒勉強。據觀察,他就的教學宗旨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由,會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不懂?自己去想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走在路上大夥兒互相討論學習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憑興趣愛怎麼學就怎麼學吧。

學的怎麼樣,全靠一個“悟”字。悟好了,是老人家的功勞;悟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反正已經收到了肉乾,魚片,“我是老師我怕誰?”

後來要不是幾個學生有出息,哭著喊著又是叩頭又是膜拜的,他老人家才不會成為千古聖人。嘿嘿,不信啊?你說他書教的好,讓他拿特級教師證出來看看!

教書不怎麼樣吧,說話也沒什麼水平。

那天不只怎麼的跑到河邊上憋了好半天,總算說了句有意思的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弟子們歷盡記錄下來大呼高明。其實就在他不遠處有一位老農也在說;“不抓緊點種上,秋後就得餓肚子了。”

從戰國回來,也不敢把自己的感想寫到作文本上,那不是找死嗎?還是按照“四勿”原則,端端正正的寫上:要抓緊分分秒秒時間,刻苦努力,向孔子學習。

學什麼?……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