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書筆記>

論語讀書筆記「最新」

讀書筆記 閱讀(1.68W)

〈論語〉這本書共有九章每一張的內容都闡述了很多觀點,好比一盤可口的飯菜,一杯好茶要好好的品嚐。“灰色”的孔子,在現代社會中闡述了很多明朗的道理,使這個世界因此而多彩繽紛,而書中的理論灰色它同時也有普適性,一點也不覺得死寂,正是有了這種普適性才有了生命力,才有了現實生活相匹配的原則和規律,灰色它提升著品位,也就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現在教育、社會,學校都在提倡和諧,和諧性校園,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諧的環境等等。

論語讀書筆記「最新」

論語讀書筆記500字

在個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壓力大;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師佈置讀《論語》,讀後自己的心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淨化,為人處世、學習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啟發。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學習。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話要講究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在學習知識之前應先盡孝道,這也正好證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說的是為人要重義輕利,君子懂得的是大義,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統治上崇尚“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後,要重視學習。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人,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類似的毛病。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請教為恥。

總體而言,論語中有好的觀點,也有迂腐過時的觀點,我們要吸收其精華。

譬如綜上所述的孩子從小教育要將道德品質放在首位;學習要溫故而知新、不恥下問;為人要重義輕利;為政一方要實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讀好書使人心靈淨化,讀好書使人類進步!

論語讀書筆記300字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論語》。這不僅是儒家學說的經典,更是中華傳世名著。它章節簡短,以雍容典雅的語調簡潔凝鍊的格言警句來表達深刻的思想,讓人們受益匪淺,也讓我感觸頗深。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無論在家還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誠信,廣泛地關愛民眾,並且親近有仁德。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那麼就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文獻知識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學會做人。作為教師,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不單單隻教他們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績優異的好學生。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我們作為教師,要有一顆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們每天該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論語讀書筆記3000字

古語有言半部論語治天下,其語雖有誇張成分,但卻是真真切切的道明瞭孔子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而當我們回顧歷史的長河,又如人們常說的“中國兩千年文化不過是在為《論語》作注”這又表明了孔子思想對中國曆代知識分子那綿延不絕的影響。總之,作為儒家思想代表的`孔子思想是每一個國人都逾越不了的鴻溝,每一個國人都在用自己的一生來踐行著孔子的思想,那怕是已經現代化的今天。

《論語》一書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來為論語作注者不盡其數,經典者也是層出不窮,而這些古代學者是用文言註文言,我們已經和傳統的文言相去甚遠,因此,只能舍遠求近——通讀一些近現代學者所注《論語》的佳作,在我看來,最為深刻的當屬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稍為遜色則有李澤厚的《論語今讀》,當然少不了熱得如火朝天的《于丹<論語>心得》,這也可以作為一個大眾化的版本來參照,除此之外,還有一本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稱經典,當然,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參照版本,我們想深入到孔子思想裡面,還是得自己去品味《論語》那古老的文字,自己去體味孔子的箴言,自己去領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出身貧且賤,一生生活艱辛,曾任過官職,在他55歲那年,認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魯國實現,於是開始周遊列國,但是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絕,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個國家邁進,堅定不移的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鬥,直到13年後,他才認識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實現的,於是回到故鄉,從事教育活動和整理古籍,開創了中國首次平民教育,直至73歲去逝。從孔子苦難與輝煌並行的一生,我認為可以從中學到孔子那種在求知上的永不滿足,永遠追求智慧的人生態度;還有他那種對自己信奉的價值體系的實現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罷休的毅力。

于丹說過一句很漂亮的話:“《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在我看來,孔子是一個鮮活而有智慧的老人,他在那裡口若懸河的給弟子們講他對人生的感悟,不小心被我們也聽到了,於是就被稱作《論語》。因此,我們讀《論語》,不應用仰視的角度,而應用平視的視角去讀。

孔子一次次的對我們談“仁”,而每一次的角度都不同(欣許是因材施教的緣故),在其眾多談“仁”的話語中,我最欣賞的一句是“仁者人也”,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人格之完善即為仁,在孔子看來,這種人格完善也是人的一種本性,當人的人格接近於完善的時候,這個人就是仁者,這個仁者也就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孔子還說仁者愛人,“仁”就是“泛愛眾”,這種愛又是由親朋之愛逐漸拓展到對他人的博愛的愛,因此,仁者,即愛人。具體來說,愛人亦是有方的,於是,孔子就講“克己復禮”和“忠恕之道”,強調人應該剋制、修養自己,同時人應該具有寬容精華和溝通理性,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愛人的方法用兩個字來說,就是“中庸”。在這一層面來說,孔子的仁就是尊重、愛護人,亦可以理解為處理人與人社會關係的方法,如“禮”等。

孔子還是一個有情的人,這也是我親自讀《論語》最大的收穫,這使我認識到:孔子不僅講理,也講情。讀到“子為父隱,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矣”(即父親做了壞事,兒子應該要為父親隱瞞,反之亦然),感動得流涕,孔子在這裡就沒有講人應該做什麼,而說人必須做什麼,講情分了。孔子講孝悌之道,不是抽象的,而是切實的,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為了對父母盡孝,我們應該“危邦不入,亂友不交”,這些都表明,孔子對人性的洞見是深刻而實際的。同時,孔子認為人不應該以德報怨,而是以直報怨;孔子反對“鄉愿”(反對那些總是和事的老好人)……這些都表明孔子是一個具有人的正常情感的人,是一個鮮活而具體的人,是一個有情有份的人,這當然也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在兩千年來的做事態度,至今猶然。

孔子作為一個求知者和愛智者,他關於學習和教育的思想,至今還被奉為人們學習的經典。誠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些學習的方法至今還是知識分子們的原則,並有不少人在身體力行,它被每一個學習者奉為學習的箴言。同時孔子的教育思想更是影響了中國兩千年的教育,他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育思想至今還是人們對教育的呼喚的主題之一,孔子對學生進行的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生沒有思考不對其進行啟發,學生沒有進行長時間的思考,就不發表你的見解)的啟發式教學,他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育教學態度,至今還是那麼的正確。還有他那種知行合一的教育則為後世所景仰,孔子每每自己所說的話,所對學生之承諾,都是依依履行,從不食言,凡是要求學生做的,他自己都先做到了,這在今天又有幾個為師者能夠做到?故孔子堪稱中國之第一大教育家也,知行一體在今天能做到的人亦是少之又少,故孔子是聖人也。

孔子的生活方式也深入到每一個國人的生活之中。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當然,他是肯定人的現實利益的,此話只是強調了人還應該超越這種狹隘的利益,所以孔子“飯蔬食,飲水,曲耾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這種單純的生活方式深刻的影響了歷代知識分子,使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清貧而高貴的生活方式,它厚重了國人的人格,堅持了國人的氣節。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其一生的感嘆,可這可謂是千年一嘆,此後千年,這被歷代國人奉為自己的人生參照標準,每個人都將這一標準用來衡量自己人生的境遇,至今依然。總之,孔子的生活方式本是獨特的,但這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卻漫延了兩千年,滲入了人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除此之外,《論語》的精彩之處還比比皆是,如“可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還有孔子那種肯定人受天命支配,有認為人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而開創一番事業,進而天命即生生不息的觀念,至今都是熠熠閃光,但礙於篇幅,只能是去翻就簡。總之,《論語》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經典就應常讀,常讀常新。

論語讀書筆記2000字

古往今來,多少人讀過《論語》這部著名的書;多少專家,學者研究過這本內涵深奧的書。在這個寒假裡,我也捧起它來讀,雖然,我不是很能讀懂它的含義,但在這春光明媚、百花怒放的日子裡,捧著一本書來讀,本身,就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我翻到《子路》一篇,讀著點的話,覺得心情特別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多麼愜意,多麼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情景。我站起來,把書貼在身前,趴在陽臺上,想象著點描繪的“暮春詠而歸”的樣子。此時,眼前正是燦爛的陽光照著滿院的新綠,春風吹過來,陽臺上剛晾的衣服舒服地擺動;一大盆水仙快要開敗,但蜜蜂還圍著她黃色的小花使勁地嗡嗡叫著;樓下傳來孩子們玩笑的聲音,他們小小的身子靈活地在綠樹叢中穿梭,不時大聲地呼喊,忽而又像一群鳥兒飛到另一處樹叢,不亦悅乎!

想著,看著,我覺得非常欣賞點能在老師提問的時候作出這樣的回答。我又想到“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不禁高興地微笑起來——這麼說,孔子也是贊同曾皙的觀點的。這不是很讓我開心嗎?本來,我還要擔心,我是和曾皙一樣喜歡悠閒和玩樂的人呢!現在獲得了孔子先生的肯定和欣賞,不亦悅乎?

在這美麗的春日裡,讀著我國的古書,感覺那麼快樂。我幾乎要陶醉在這安逸中。但是,我卻不敢。因為我不敢忘記,這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是不讀《論語》的!

我的腦子裡一直都存著這樣一組鏡頭:春天到了,在西藏這塊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一片生機勃勃的草地,草兒高高的,綠綠的,夾雜著各色的小野花,一直延伸到天邊。天,碧藍碧藍的,好像很高很遠,望不到邊際;又好像很低很近,似乎抬手就可以挽下來縷縷白雲。在天地之間,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這個藏族的男人對漢族的女人說:……你們中原有什麼好,這兒多好,草地那麼寬廣,男人和女人想怎麼相愛就怎麼相愛……正說著,遠處傳來整齊有力的踏步聲。男人從草尖上望過去,看到一面面小旗,小旗越來越近,最前面一個是送給他打火機的洋人朋友。於是男人開心地爬起來,雙手捧著潔白的哈達,憨厚地笑著向他們跑去。這時,隨著一聲令下,“轟”一聲巨響。濃煙中,男人的笑容一片焦黑;捧著的哈達被炸成了破布條。男人的身體微微前傾,他的雙手還捧著那神聖的“破布條”,因為他的臉被炸得焦黑,所以我看不清他的表情。從這天開始,美麗的草原,草原上的生命,相愛的男女,被不列顛的“文明”炮火轟炸,被不列顛的“文明”鐵蹄踐踏。……這雖然只是電影《紅河谷》中的鏡頭。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樣悽慘的場面在近代的中國大地上曾真正一幕又一幕地上演過。

就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還能在媒體中聽聞、目睹炮火轟鳴的戰爭場面。伊拉克,阿富汗,同樣熱愛和平和自由的人民在遭受戰爭的災難。真是令人驚訝!滿口“文明”,“文明”,然而哪有半點我們古人書中的謙謙君子,彬彬有禮?

當我聽先生說,武裝部的人在他們單位講座時介紹,有我們中國的武器出口給這些國家用來保衛家園,但在敵人的強大攻擊前不堪一擊,我更是驚恐不安。哪天要是我們中國人也要生活在槍林彈雨中,怎麼辦啊?兒子說媽媽是那個擔心天會塌下來的杞國人哦!呵呵,但願如兒子所說,我的擔心是這麼沒有必要,我們一直有快樂安寧的生活!但我不敢忘記,我們需要不斷地強大我們的祖國!所以,其實我的內心更是敬佩子路這樣胸懷治國大志的青年。

但我雖只是這樣一個弱小的女教師,也不看輕自己的力量。我們中國的另一位偉大的古人——老子說過:“天下柔弱者,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過於水。”我們中國人團結起來,就具有強大的力量,我們大家有水滴石穿的頑強力量,我們就會更強大。更幸運的是,我是一個教師。有人戲說蔣介石是寧波出去的拿破崙。我心想:遺憾的是他不夠愛國。那麼我們現代寧波的老師應該努力在今天培養更加愛國的寧波少年們。我們每個中國人努力起來,一定能讓我們的祖國更富更強大。

我們努力,為了捍衛我們在陽光下自由的生活;我們努力,為了捍衛在春風中捧著古書朗讀的幸福: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