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交際禮儀文書>稿件>

羚羊木雕評課稿

稿件 閱讀(3.11W)

羚羊木雕評課稿1

學校組織語文公開課教學活動。我聽了本校其他老師的三堂語文課,每一堂課都是具有學習意義,但都各有特色。對於正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這次學習使我產生很大的思想震動,當然收穫也很多。我謹將自己的所得所獲所悟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羚羊木雕評課稿

一、注重指導學生朗讀,恰當點評學生的發言。

在語文課堂中應讓學生多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入境界,並且還要生髮聯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讀,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這次語文課堂上,張有全老師在執教《羚羊木雕》一課中將閱讀貫穿始終,對學生的讀書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觀其大意,謂之粗讀,只要求將課文讀通,瞭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

3、點評朗讀。通過這三步既發揮了學生的客觀主動性,又在學生自己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件上給學生出示“學習方法”,名字多樣“溫馨提示”,如翟彥軍老師在執教《夏感》品讀課文環節是這樣設計的: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夏天?括號中是這樣提示的:(提示:如找關鍵詞,相對應的句子等)。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個別老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三、設置簡單有效的課堂情境,創設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捷徑。因此,很多老師在新課的導入中會有意地設疑,激疑或精心設計,或課前播放歌曲,或課前進行語言互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新課意境。

我對李滿勝老師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課堂上,我發現他非常擅長並注重語言的運用,極其幽默。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活潑的授課方式,整個課堂歡樂愉悅,讓我們聽課老師也深深陶醉其中、樂在其中,很輕鬆。

四、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課堂評價,進行適時鼓勵和評價。

課堂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它不僅是某個環節的終結,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次活動中,老師幾乎運用了及時評價,並且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言、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撫摸、一個微笑等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價。

五、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遊刃有餘。

教學基本功是所有教師都必須掌握的。這次語文教學學習中,每一位老師的教學基本功都比較的深厚,例如張老師那堂《羚羊木雕》。雖短短几個字的板書,卻能簡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內容,使人一目瞭然就知其主要內容。

通過參加這次活動,讓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此我也仔細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學,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基本功還應需加強,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方法應須改進,儘可能的利用多種教學方式,爲學生提供一個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羚羊木雕評課稿2

教學優長:

1.教師採用啓發式導入(古語道:“黃金有價情義無價”,請你說說這話對嗎?),這一導入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直奔主題而去,緊緊扣住課文的中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文章主旨有了潛在的認同,這樣的導入雖簡明扼要,但對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實卻做得很到位,也省去了很多繁瑣的鋪墊。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知識、技能的傳授及訓練,內容較爲充實。例如由對學生分段的引導遷移出“插敘”的寫法及其作用;又如對敘事散文中的'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等,這堂課,課如其人,如萬老師本人的嫺靜文雅、樸素本色一樣,課也上得平實、務實且充實。

3.小組討論的問題設計頗具匠心:“這樣的事情今後能否避免?”以及“這樣的事情發生以後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設計,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來站在更高的認識層面上,加深其對文本的閱讀理解。

改進建議:

1.本文是一篇非常生動的、具有生活氣息的敘事散文,和學生的生活聯繫得很緊密,因此“迴歸生活”應該成爲教學的切入口和突破點。讓學生走入課文、迴歸生活,就能真正喚起他們的共鳴、激發其學習興趣。課文花在“角色朗讀”上的時間過多,讀的用意不是很明確,因此抓住能夠表現人物心理活動、體現人物性格的關鍵性語句來反覆品讀,通過有針對性的讀來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就更爲切實可行。另外教學過程中的面面俱到和細碎講解也削弱了對於文本閱讀的深層探究。

2.教師對學生的主觀影響痕跡較重。教參中強調了文章的主題是批評父母的“重財輕義”,但我們可以不把它當作是“一家之言”。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應從傳的統的道德教育出發更有說服力。這裏的“義”可以看作是孩子之間的情感、情誼,那麼在中國人傳統的“百善孝爲先”的“大義”面前,它無疑是稚嫩和蒼白的,因此我以爲引導、教育學生懂得尊重父母,體諒他人,理解生活中一切不同於自身的認知,纔是更爲高層次的教學思想的體現。

總之,課堂的開放性還不夠,很多問題應讓學生在思辯與爭議中探討就更有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