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看名著>將進酒>

將進酒朗讀指導

將進酒 閱讀(1.3W)

《將進酒》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需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

將進酒朗讀指導

將進酒1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爲言少錢,徑須15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開頭兩聯均用“君不見”領出,“君”,按岑夫子、丹丘生。要讀得從容、親切。“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發源於崑崙山,地勢極高),“不復回”——不再返回,均須重讀。“不復回”隱含何意?——韶光易逝之意。類似還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高堂”一聯繫承“不復回”而來,說及人生。“悲白髮”,我們頭腦中應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十五》),猶言人生苦短,“悲”字當重讀。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聯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興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興,引出所詠之詞,而又具有比喻的作用。類似還有: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氓》

這兩聯把天地人生都說到了,境界極其闊大,應當讀得很有聲勢。

2.以下節奏逐漸加快。“人生”一聯重音當落在“盡歡”和“空對月”上。正因爲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時行樂。 詩人深知“白髮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爲歡。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此時興致高漲,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把希望寄託在未來,“天生”一聯更追加了“須盡歡”的理由,顯示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應當讀得擲地有聲;讀後宜作一頓(這裏的潛臺詞是“既如此,那就……”),爲詩中策一個高潮蓄勢。於是連呼“烹羊宰牛”,第一個高潮在“會當一飲三百杯”這句上,應當讀得豪氣十足,要用升調讀,“三百杯”一語尤當着力加以渲染。

以上是詩的鋪墊部分,讀後可作稍長停頓。

3.酒到酣處,意興遄飛,李白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爲詩意轉換處,亦可視爲下面勸酒歌的引語,應當讀得親切,節奏逐漸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將”“莫停”“歌”“傾耳聽”等字上,突出敬請之意。讀完,稍作停頓。俗話說酒多話多,歌的內容其實就是詩人借題發揮的牢騷話,也就是酒後吐真言。

4.“鐘鼓”一句至結尾爲詩的主體部分,詩人藉此盡吐胸中塊壘,必須讀得酣暢淋漓,再現詩人狂放不羈的個性。 “鐘鼓”二句是這支勸酒歌的'主題,也是全詩主旨所在。 這兩句有着明顯的取捨,他鄙棄“鐘鼓饌玉”的官宦仕途,當然也有部分自嘲;他選擇逃避,不滿,反抗。

註釋

【將進酒】這首詩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將(qiāng)進酒,樂府舊題。將,請。

【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東流入海,不會倒流回來。

【高堂】父母。

【悲白髮】爲鬢髮斑白而傷感。

【朝如青絲暮成雪】形容時光匆促,人生短暫。青絲,黑色的頭髮。暮成雪,到晚上黑髮變白。

【得意】指心情愉快,有興致。

【千金散盡還復來】意思是金錢不足貴,散去還會來。

【會須】應該。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的朋友岑勳、元丹丘。

【側耳聽】側着耳朵聽,形容聽得認真、仔細。側,一作“傾”。

【鐘鼓饌玉】代指富貴利祿。鐘鼓,古時豪貴之家宴飲以鐘鼓伴奏。饌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寂寞】默默無聞。一說“被世人冷落”。

【陳王昔時宴平樂】陳王,指三國時魏詩人曹植(192~232),封陳王。宴平樂,在洛陽的平樂觀宴飲。

【斗酒十千恣歡謔】斗酒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指酒美價昂。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鬥,盛酒器,有柄。恣歡謔,盡情尋歡作樂。謔,喜樂。

【徑須】只管。

【五花馬,千金裘】五花馬,指名貴的馬。千金裘,名貴的皮衣。

【將出】拿出。

【萬古愁】綿綿不盡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