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看名著>勸學>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通用6篇)

勸學 閱讀(2.22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爲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通用6篇)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司馬光及《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常用的文言詞語。(重點)

2、在朗讀中品味人物形象,學習本文運用語言描寫和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難點)

3、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激勵學生熱愛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重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學習《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多層次朗讀:

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大聲朗讀。讀出感情。(分角色)背誦全文。

生自讀,結合註釋讀準字音,師隨機指定學生朗讀,注意停頓,出示全文節奏劃分,生再次大聲朗讀。

2、疏通文意。

結合課下注釋,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疏通文意,劃出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例:謂:對……說/掌事:掌管國家大事/但:只,只是/就:從事/遂:於是

重點句: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爲: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

b、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應理解爲:我難道想讓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爲博士嗎!

c、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應理解爲: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

第二課時:

三、再現故事,品析人物。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圍繞他們發生了什麼故事?

明確故事情節: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板書)

2、分角色朗讀課文,品味人物形象:

孫權:(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嚴厲中又可見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2)“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不悅、責備之意,後一句語氣較爲委婉,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希望呂蒙聽從自己的建議,就學。)

魯肅:“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吃驚、讚歎)

呂蒙:“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進行展示。

四、感知探究

1、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指出學習的必要性,“當塗掌事,不可不學”,然後降低學習的難度,接着介紹了學習方法“涉獵”及目的“見往事耳”,最後孫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指出學習確實大有好處,最終使呂蒙無可推辭,充分體現了孫權的善勸。

2、呂蒙是這麼做的?

辭以軍中多務——乃始就學(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3、魯肅如何“贊學”?

通過神態(大驚)、語言“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及動作(結友)等描寫方法寫出了魯肅對呂蒙學習取得進步的驚歎與讚美,而呂蒙在面對魯肅的稱讚時,調侃道“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可見兩人關係融洽。側面烘托出孫權勸學卓有成效以及呂蒙學有所成。“拜蒙母”,“結友”極其鄭重,足見魯肅對呂蒙的敬重,體現魯肅的敬才、愛才。

五、感悟反思

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麼啓示?

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幹。

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不能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不能找藉口輕言放棄。

成語積累:

吳下阿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現在演化成一個成語,泛指缺少文才,學識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拭。

六、拓展延伸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你知道哪些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伏爾泰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2

【課文品讀】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文章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表現人物,推進故事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人物寥寥數語,就表現出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性格在情節的安排上,亦別具風格呂蒙學習的起因是“孫權勸學”,學習的過程略去,學習的結果是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通過“論議”“結友”來表現孫權善勸、呂蒙勤學和學有所成直接描寫、側面襯托、留白再塑、繁簡結合等手法的巧妙運用,讓這一篇小短文既充滿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教學創意】

趣學文言故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背誦課文,領會文章給人的啓示。

(2)瞭解作者、作品及相關資料。

(3)通過學生自編自演課本劇,揣摩文中言簡意豐、生動傳神的對話描寫,品味文章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剪裁內容的表達效果。

(4)對比閱讀,比較《孫權勸學》和《傷仲永》的異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刻苦治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於國於己都意義重大的道理,從而勉勵同學們重視學習,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1、美讀課文,力求聲情並茂,讀出人物個性,讀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魯肅與呂蒙的對話,體味這段話的情味。

【教學方法】

朗讀法、表演法、比較閱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說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說,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說些什麼呢?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學生回答

創設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作者介紹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卒諡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歷史。

學生記憶

使學生對作者有所瞭解和熟悉。

(三)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老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標出節奏,停頓,注意體會語氣

學生用心體會。

(四)讀懂文意,讀出語氣

1、大屏幕出示課文內容,並標出重點字的拼音

2、標課文中出現的通假字,一字多音,古今異義的字或句子。

3、老師解釋文本中的重點字及句子的意思。

4、老師將課文翻譯一遍。

1、學生讀懂並記憶。

2、學生試着翻譯課文。

3、學生注意糾正錯誤。

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品析課文

1.出示重點句段

2、分角色朗讀

1、學生分角色朗讀

2、甲學生扮演孫權,乙學生扮演呂蒙。丙學生扮演魯肅。

1、體會人物說話的口氣及心理活動。

2、通過表演體會人物動作。

(六)感悟反思:

學了課文,你從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中明白了什麼道理或得到哪些啓示?

魯肅爲什麼要與呂蒙“結友”,結尾這一筆有什麼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

每組推出一名學生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拓展與延伸:

1、有兩則成語出自本文,你能找出來,並造句嗎?

2、《孫權勸學》和《傷仲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異同?

從內容上看,兩篇文章都與學習有關,但正好一正一反,從不同方面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呂蒙是中年好學,學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學,一事無成。

從寫法上看,《孫權勸學》以對話爲主,加以側面描寫,來表現呂蒙的長進;而《傷仲永》則借事說理,先敘後議,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發言。

鞏固學過的知識以及與新知識的關係。

(八)課堂小結

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語言凝練,含義豐富。一對話刻畫人物,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文章突出了孫權的善“勸”,告訴了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勸人上進成才,讀書明理。

(九)作業

1、背誦全文

2、積累文言詞彙,明確現代意義用法。

3、完成課後練習。

(十)板書設計

課題:孫權勸學

作者:司馬光

孫權勸學(詳寫)——呂蒙就學(略寫)——魯肅探學(側面描寫)

先做託詞

學得自成

難以置信

深爲折服

力陳必要

現身說罰

教學反思: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文,篇幅短少,淺顯易懂,故事性很強。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1、使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視頻朗讀對於學生句讀能力的提高也有裨益,同時課堂理解的重點,通過媒體展示,一目瞭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有利於知識的拓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文理解並不難,疏通理解時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提出疑難詞句,學生與老師一同解答,這樣便於因材施教,發現並解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也能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調動學習積極性。疏通課文時,讓學生利用註釋,對着幕布上的句子進行翻譯,有利於糾正學生對着翻譯書的習慣,有利於培養即席說話的能力,結合語境整體理解句子與表達能力。

3、引導遷移,適度拓展。不僅是對文言詞句知識的掌握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舊知,總結歸納,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吳下阿蒙”“刮目相看”,不僅讓學生知道意思,還引用了兩個例句,幫助學生學會運用。但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

1、重視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文言詞語、句子翻譯,但文言詞語的解釋有點多。

2、分析文章內容時,問題設計有點多,面面兼顧,有很難兼顧。如本文的行文線索、本文的主旨、本文寫人的方法、人物說話的心理、語氣等,還應該根據當堂課教學的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3

一、故事導入,激趣引讀

1、故事導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爲自身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同學自主閱讀課文下注釋。)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⑴認讀: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⑵全班齊讀。

⑶解讀:邊大聲朗讀課文邊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⑷釋疑:交流討論不理解的語句。

⑸故事複述。

2、議一議:

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爲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測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⑴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溢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⑵“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保護。)

⑶“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從自身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爲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⑸“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示出呂蒙對自身才略出息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扮演,體驗反思

1、模仿扮演: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同學作點評。

2、體驗反思: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麼啓示呢?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文學常識

2、掌握文言字詞

3、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態、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

4、物塑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及對比手法的運用。

5、學無止境,開卷有益,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與《傷仲永》比較)

重點:

1、字詞。(本文是略讀課文,字詞部分以課外準備、課內教授相結合)

2、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難點:

聯繫課文、生活,讓學生真正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的道理。

教學設想:

1、學生在課下藉助工具書自瀆課文,對字詞自讀質疑。

2、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神態、心理。

3、品讀對話,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

1課時

預習:

熟讀課文,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並記下疑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關羽導入,引出呂蒙。

多媒體展示關羽圖片,以“敗走麥城”的故事,引出呂蒙。

二、介紹《資治通鑑》和司馬光。

通過預習《孫權勸學》,你們覺得《資治通鑑》應該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明確:瞭解文學常識的目的是: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和修養,並給我們提供進一步學習、看書的基礎。

三、全班朗讀全文。

用幻燈片打出幾個應該注意的讀音。

四、字詞過關。

昨天已經讓同學們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了,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及教案》。下面,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點字詞和字詞疑點。

1、每個小組至少提出3個重點字詞,並解釋詞義。

2、提出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字詞疑難點。

——給學生2分鐘的交流時間,然後,以小組爲單位回答。

五、翻譯全文。

請一個同學翻譯全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出翻譯不恰當的地方和翻譯得精彩的地方。

(教師總的指導)

六、分析人物形象。

瞭解了課文之後,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呂蒙爲什麼能夠打敗關羽呢?——學習。

在這個過程中,誰起了重要作用呢?——孫權。

請大家再次深入地閱讀課文,想一想孫權、呂蒙是什麼樣的人(分析人物形象)?從哪裏可以看出來?(以小組爲單位討論)

孫權——

呂蒙——

我們在《最後一課》中學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語言、動作、神態)。那麼,在這篇課文中,主要採取了什麼描寫方法呢?

——對話。我們知道對話是人講的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神態。請我們同學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朗讀,一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試着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感情、語調。

請幾個小組來讀一讀,互相交流。

七、總結。

這是的一篇關於勸學和學習的文章。我想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我是一個好學的人嗎?我正在用學習完善、發展自己嗎?如果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最重要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司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業。

1、小練筆(任選一題):

(1)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變化對你有什麼啓示?

(2)小作文《當呂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學案第15課。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5

文言文教學一向費時費力而在檢查學習效果時又往往不盡人意。所以常有不少人產生爲難情緒,甚至少數學生厭學文言文。我對此也深感苦惱。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中央電視臺《東方小故事》,深受啓發,其中那些形象的小故事讓人過目難忘。這不正是形象大於理性的體現嗎?因而我把它用於教學中,嘗試者把抽象的枯燥的講解融於直觀的故事演繹中,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以期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下面以教學《孫權勸學》爲例作探討:

《孫權勸學》一文篇幅短小、文字簡約,且以對話爲主,簡短的對答中,突出了人物的心理與性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初一學生,一定讓他們熟讀成誦,再借助註釋,課文的意思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故事性強,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先講故事,再啓發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因此整個教學活動分成兩大塊:前期是以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爲主的自學活動;後期是以學生形象的表演爲主兼以朗讀、評議的鞏固階段。前期重在知識的輸入、學習與吸收,訓練其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後者重在知識的輸出,展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及其語言表演等綜合能力。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媒體】

投影片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看註釋試翻譯課文;

2、查找資料,瞭解作家作品。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司馬光的故事)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是說讀書對人們大有益處。本文講了一個有關讀書的故事。三國時,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大字不識幾個。孫權勸他,你現在當權,不可以不讀書。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開始學習,後來果然大有長進。

三、檢查預習

1、學生結合註解翻譯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學生介紹、教師補充文章作者及文中的歷史人物。

⑴ 司馬光,宋代歷史學家、文學家。

故事:① 砸缸,表現其聰明、機智。

② 圓枕,表現其勤奮、惜時。

總結:正因爲有這兩點,司馬光才創作了《資治通鑑》這一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歷史鉅著。

⑵ 文中的歷史人物:

孫權,東吳國君,少年英主形象

呂蒙,權之大將

魯肅,孫權的謀士,著名的大臣

四、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活動

1、《孫權勸學》是一個著名的勸學故事。題目中最關鍵的詞是勸。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揭示學習的必要性)

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學習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務,孰若孤?(忙,不是理由。委婉的批評。)

孤常讀書,自以爲大有所益。(現身說法,讀書的益處。)

總結:作爲一代英主,勸學於部下,本身就包含了他對呂蒙的器重、期望、關心和愛護。況且他句句中肯,字字真誠。

2、再找出勸的結果:

蒙乃始就學。(呂蒙聽勸求學的行動,表現他知過能改、坦誠豪爽的武將風度。)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情不自禁的驚歎,表現他爲朋友的進步而高興的豪爽和儒雅的風度。)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學而大有長進後的得意對答。)

總結:呂蒙由一員不愛學習的武將到憤而求學並學得卓有成效,以致連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魯肅都驚歎不 已,結友拜別。可見孫勸之善勸。全文圍繞孫權勸學組織材料,詳略得當、性格鮮明、中心突出、語言簡練。寫作上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典範。

五、在重點學習、反覆朗讀上面七個句子之後,學生根據課下注釋閱讀全文,貫通文意。思考這個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的改變,按劇幕、場劃分的原則可以分爲幾幕?怎麼安排?

第一幕:(地點)孫權的宮中、(人物)孫權與呂蒙

第二幕:(地點)呂蒙軍帳中、(人物)呂蒙與魯肅

把故事分作兩幕,分四個小組來表演。

1、第一輪用現代漢語來演繹這個故事,要把對人物的理解(包括他們的表情、心理、動作)都想象出來。共表演兩次。

2、第二輪用文言文句式來表演,注意人物的語氣。共表演兩次。

在學生一輪一輪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自身的想象力及表演才能,也可發現他們在古代文化方面知識的欠缺,及時補充、學習。其中結友而別時,他們有的握手,有的作揖,有的鞠躬,引起大家陣陣的笑聲,至今猶在耳邊。

六、體驗反思

笑聲中課就要結束了。想一想,魯肅爲什麼要與呂蒙結友?這個故事給我們以怎樣的思索?

有的同學說:讀書長知識,有見識。

有的說:讀書可找到好朋友。

有的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總結:讀書學習在一個人的發展和完善中起重要的作用。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使人善辯。這也是司馬光記述這個故事的目的所在。

七、最後,齊聲誦讀,試背全文

八、佈置作業

1、課後練習一、二、三。

2、寫寫這篇文章給你的啓示。

附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國家大事,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多推辭。孫權說:我哪裏要你攻讀經書成爲博士呢!只不過應當刎覽一些書籍,瞭解過去的歷史。你說事多,比我如何?我經常讀書,自以爲大有補益。呂蒙從此開始讀書。等到適逢魯肅到尋陽,跟呂蒙議論事情,大吃了一驚說:你現在的才略,不是過去的吳下阿蒙啊!呂蒙說:士人離別三天,就應當去掉老眼光來看待,你怎麼發現情況這麼近呢?魯肅於是拜見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才告別。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活動或者教學遊戲在學習過程中的意義。它不僅可以讓我們牢固地記住這個故事而且還調動了大多數同學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這樣的教學形式對於故事性較強、較形象的文言敘事短篇或許有一定的啓示性。但是,當堂的即興表演,對於上課思想集中、程度較好的學生能記住故事大意和文言句式,表演起用語自如,效果較好;而那些基礎較弱的同學則只能記住故事的大意而對於文言句式就顯得有些吃力。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6

一、所在單元(第三單元)

二、授課課時

一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資治通鑑》及司馬光。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領悟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言實詞和虛詞。

2.領悟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的道理。

四、教學手段與方法

自主、協作、探究。

五、教學準備

教材、工具書。

六、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作品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了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是中國古代史學鉅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藉助註釋通讀課文。

2.朗誦欣賞。

3.學生誦讀課文,注意停頓。

(三)翻譯理解課文

1.翻譯五字法:留、替、調、補、刪。

2.翻譯課文,並思考回答相關問題。

3.再讀課文,讀出語氣和性格。

(四)成語積累與運用。

1.吳下阿蒙。

2.刮目相待。

(五)主題探討

1.提示:課文通過故事,告訴我們道理。

2.課文主題: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六)寫作特點

以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

(七)課堂練習

詞義,語氣。

(八)讀書名言

(九)作業佈置

1.課後作業。

2.以“由《孫權勸學》想到的……”爲話題,寫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