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學設計>

《我和小夥伴》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閲讀(3.04W)

《我和小夥伴》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和小夥伴》教學設計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和小夥伴》教學設計

《我和小夥伴》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體驗同學間的友誼,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智育目標]:瞭解人物的大體比例和不同姿態。

[素質發展目標]:學習用泥或彩泥來表現人物的各種造型。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人物的大體比例關係。

[教學難點]:通過泥工活動,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準備

課件泥塑作品

學生活動設計

學生設計、製作。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你喜歡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麼遊戲?

2、鼓勵學生説一説,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3、欣賞導入:觀看人物雕塑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小學生了解兒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4、通過觀察,交流討論,認知小學生的比例關係:

站立時約六個頭長

坐在椅子上約五個頭長

席地而坐約三個頭長。

二、發展階段

1、學生嘗試製作,教師巡視輔導。

通過比較指出作品的缺點,和改進方法。

2、學生自評,互評。

通過模特動作的對比指出不足

3、欣賞優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語言,體會作品中表現情感要素。

三、深入階段

1、分小組交流,討論創作內容,

2、分小組合作,添加場景,完成組羣泥塑,用彩泥時還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作業展評

1、小組自評,互評。

2、師點評優秀作品。

五、展示、遊戲:

隨着“你的朋友叫什麼”的音樂互相參觀作品,並向自己的好朋友獻上一句祝福的話。

教學反思

泥塑是立體的造型藝術,具有更加自由的表現空間,能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嘗試立體造型的樂趣,然而,泥塑課中的學生作業效果卻令人有所失望,很多學生完成的作品失去了雕塑應有的空間感,顯得平板,呆滯,什麼東西都是做成片,還有就是做的很小。如今的孩子是條件優越,玩具也是成堆,可以説是生活在精緻、整潔的空間裏面,很少體會到自己動手製作帶來的快樂。這樣舒適的環境提供給他們立體造型遊戲的機會很少。這種狀況的持續,其結果導致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造型感覺的弱化。由於現在的孩子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孩子一直處於電視、廣告、漫畫等視覺文化和大眾傳媒的影響之下,比起傾向於立體的“塑”來,許多孩子的作品更明顯地趨向於傾向平面的“雕”。

《我和小夥伴》教學設計 2

教材分析

《我和小夥伴》是人教版小學《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的家人與夥伴》的第四個主題活動。這一主題旨在通過體驗、探究等活動增進同伴之間的瞭解,體驗友誼帶來的快樂,幫助他們明白同伴之間應如何相處,並初步掌握處理矛盾的方法和簡單技巧,樂於與同伴交往。本主題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構建課程教材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繫,發掘現實生活中對低年級學生品德及人格形成具有獨特價值的內容,指導小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與他人的親密、依存關係,引領兒童從現實的生存狀態過渡到更高質量的生活境界,為他們創造性地開闢未來生活奠定紮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一年級下學期的小學生,已逐漸適應學校生活,他們喜歡自己的學校和班級,樂意與老師和同學交往。但是,由於他們多是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因為父母在家常常溺愛他們、遷就他們,所以在與小夥伴相處時,往往表現出自私、任性的性格。他們唯我獨尊、只顧自己,不善於為別人着想,經常會與小夥伴鬧彆扭、鬧矛盾。有了矛盾只會向老師和家長哭訴,自己無法解決。這些缺點如不妥善加以解決,將成為學生接觸社會、走向社會的障礙。

活動目標

1.帶領學生走進小夥伴中間,享受擁有夥伴的歡樂,讓學生學會接納小夥伴的友情,使之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2.喜歡和小夥伴交往,在和夥伴的交往中做到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謙讓。

3.懂得遇到困難要互相幫助,發生矛盾要協商解決。

活動準備

CAI課件;玩具;塑料框;糖果。

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感知情感

師:請小朋友們看課本插圖。

(生認真觀看)

師:他們在幹什麼?

生l:他們在砌長城。

生2:他們在玩蹺蹺板。

生3:他們在堆沙堆。

師:他們玩得開心嗎?

生:開心。

師:你怎麼知道他們玩得很開心呀?

生:他們都在笑呀!

師:那如果是你一個人在玩,會笑得這麼開心嗎?

生:不會。

師:為什麼?

生1:因為一個人玩沒意思。

生2:因為人多在一起玩很熱鬧,有趣

回憶往事,流露真情

師:是啊,夥伴們在一起玩時可有趣了。同學們,你們有好夥伴嗎?能説一説你的好夥伴是誰嗎?

生:(略)

師:你們的小夥伴可真多呀!誰來講講你與小夥伴之間有趣的故事?

生1:我和珊珊一起寫作業。

生2:我和明明一起溜冰。

師:那就讓我們找到自己的好夥伴,手拉手上台,唱起來、跳起來、拍起來吧!

(生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拍手、唱歌、跳舞。)

(師將學生分成四組坐好。)

師:現在,大家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在了一起,心情怎樣?

生:開心、高興、激動、快樂……

師:如果沒有夥伴,你會是什麼感覺?

生1:我會很孤獨。

生2:我會很寂寞。

生3:我會很無聊。

師:你們想不想和自己的小夥伴一塊玩呢?

生:相

活動明理,體驗快樂

師:瞧,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玩具,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

(師拿出四框玩具,分給四個小組。)

(各組小朋友自由選擇玩具玩耍,教師到各組巡視,看看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師:有幾個小朋友都喜歡上了同一個玩具,怎麼辦?

生1:讓別的小朋友先玩,自己後玩。

生2:幾個小朋友輪流玩。

生3:先玩其他的玩具,等別人不玩了我再玩。

師:劉宇小朋友沒有拿到玩具,他的心情會怎樣?

生l:很難過。

生2:很羨慕別人。

師: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

生1:把我的玩具給他。

生2:我們一起玩。

師:王枚小朋友拿到的玩具是壞的,不能玩,我們該怎樣幫助她?

生1:把我的玩具和她的交換。

生2:讓她先玩我的玩具,我後玩。

(活動結束,以小組為單位將玩具收好,交給老師。)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大家明白了什麼?

生l:有朋友會很快樂。

生2:和朋友一起玩時,要互相謙讓。

生3:朋友遇到困難時,應該互相幫助。

情境表演,發展能力

課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兩個情境:

1.星期天,媽媽決定帶我和表妹出去玩,我想去超市,表妹想去公園,怎麼辦?

出示答案僅供參考:a.去公園.b.去超市Ic.先去公園,再去超市;d.先去超市,再去公園

e.公園、超市都不去,由媽媽決定。

師:以上答案你選哪一個?為什麼?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學生討論:應該怎麼辦。學生交流想法。)

2.在小青家過生日,發現另外小朋友的蛋糕比我的大,是不是……

師:讓我們給這個故事編個結尾,表演一下,看誰的故事編得好。

(學生分組編故事,説給大家聽聽,然後指定其中一組進行表演。)

獎勵糖果,檢驗效果

師:今天,小朋友們表現都不錯,老師帶來了許多好吃的糖果獎勵大家,想要嗎?

生:想。

(師分發糖果,觀察每一組小朋友的表情。)

師:我們能不能搶呀?

生:不能。

師:應該怎樣做?

生:讓別人先拿。

(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

朗讀兒歌,結束活動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和自己的好夥伴一起,玩了玩具,吃了糖果,表演了節目,大家開心嗎?

生:開心!

師:讓我們聽着愉快的音樂,拍手讀兒歌吧!

朋友多,真快樂,

不打鬧,不爭吵,

有事情,多謙讓,

新朋友,老朋友,

大家齊唱快樂歌,

拍拍肩呀握握手,

我們永遠是朋友,

我們永遠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