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育隨筆>

解讀合作學習(網友來稿)

教育隨筆 閲讀(7.38K)

湖北省漢川市實驗中學 王健龍

解讀合作學習(網友來稿)

關鍵詞:合作學習 解讀

摘 要:“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新的學習方式和新的教學策略,在課改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怎樣才能有效地把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付諸課堂教學實踐呢?筆者從合作學習的起源,合作學習的內涵,合作學習適用的對象範圍,合作學習的特點,合作學習的要求,合作學習的教學準備,合作學習的程序及操作要領,合作學習中易產生的兩種偏向及矯正,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方法等方面作詳細的解讀。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新的學習方式和新的教學策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怎樣才能有效地把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付諸課堂教學實踐呢?筆者認為,提高對合作學習重要性的認識,瞭解它的基本內涵,明確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是實施“合作學習”的前提。為此,特對“合作學習”作一個比較全面的解讀,供教師們操作時參考。

一、合作學習的起源

合作學習起源於英國。1700年,蘭凱斯特和貝爾兩人首創用合作學習方法,團體施教。這一觀念於1806年傳到美國,紐約出現了第一所蘭凱斯特學校。19世紀早期美國的共同學校運動也十分強調合作學習的方法。杜威也非常重視合作學習團體在教學上的運用。

二、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至今尚未有統一的界定。美國合作學習研究專家約翰遜戴維兄弟認為:合作就是一起來工作完成共同目標。在合作活動中,個體探索結果有利於他們自身和整個小組的其他成員。合作學習就是教學上利用小組,以便於學生一起工作,使他們自己和互相學習達到最大限度。美國另一位合作學習專家尼爾戴維森提出了合作學習的七個要點:(1)小組合作完成,討論、解決難題;(2)小組成員面對面地交流;(3)小組中合作互助的氣氛;(4)個人責任感;(5)混合編組;(6)直接教授合作技巧;(7)有組織的相互依賴。

台灣黃政傑博士在《台灣省國民小學合作學習實驗研究》一文中指出: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的、有結構的教學策略,依學生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一異質小組中,鼓勵同學間彼此協助、互相支持,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效果。

當今我國不少教學專家認為:合作學習是相對於個體學習而言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小組或團體內一種任務定向的、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方式。其實質是“集眾人之力,解決個體困難”,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藉助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積極作用來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當今人們對“合作學習”所作出的最明確的界定。

三、合作學習適用的對象範圍

在國外,合作學習適應於從小學直到研究生教育、成人職業培訓,適合文理各科教學。一般班級40人以下,更容易見效。但是班級人數不是決定合作學習效果的關鍵,重要的是學生的培養。如果沒有充分的合作學習教學準備,合作學習小組沒有形成集體,學生沒有經過合作技能的訓練,即使是20人的課堂,也難見成效。這也是目前合作學習借班上演示課,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的主要因素。合作學習適合各種課型:新授、複習、檢測。

四、合作學習的特點

與小組學習一樣,合作學習也是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討論問題,但二者有着本質的不同。

首先,合作學習堅持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規則。

其次,合作學習小組內每個組員都有明確的個人職責。以四人組為例,組員可分為: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和檢查員。每一組員在合作學習小組組內活動時承擔不同的職責:主持人要負責把握小組討論的全局,分配發言機會,協調小組學習的進程;記錄員負責記下小組學習結果;報告員負責向全班同學彙報小組合作學習結果;檢查員負責檢查小組成員學習情況,確保每位成員完成學習任務。

再次,合作學習小組組內每個人在行使自己的職責時,產生交際活動,這樣就把交往活動納入教學認識活動,使學生個體探索和羣體交流相結合,培養學生一定的合作技能,從而使學生在比較他人意見和建議過程中,破除自我中心心態,確立客觀權威,養成不固執已見和集思廣益的民主態度,擁有健康的人際交往態度。因此,合作學習要求教授正確的交往技能。

最後,合作學習的教學評價具有特殊性。合作學習中,學習目標是共有的,為着共同的學習目標,學生互助合作,彼此積極依賴,達成目標。具體而言,只有當每個成員都完成學習任務時,小組成績才會優秀。若某個組員學習失敗,則整個小組都失敗,即小組成員是榮辱與共的。

五、合作學習的要求

把學生安排在一個個的小組裏,讓他們一起學習,同組學生之間可能相互抵消或助長學習成果,也有可能形同陌路,各行其事。因此,僅讓學生圍成一組,彼此互動,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要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功能,促進全體學生學業上的進步,必須滿足以下要求:(1)將學生異質分組;(2)使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做到積極的互相依賴;(3)學生掌握基本的合作技能;(4)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生明確並履行個人職責。

六、合作學習的教學準備

除常規教學準備之外,主要工作還有建立合作小組的實施教學設計。建立合作小組要求:

1、決定小組人數

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至少是2人。但在決定小組人數時,應當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小組人數的兩重性,小組人數越多,小組成員在學習方法、個性、態度等方面越具多樣性,需教師監控的組數越少。不利的是,每個組員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和時間就相對減少,組內協調和溝通的時間相對增加。二是全班總人數,要儘可能達到每組人數均等。此外,還應考慮到學習資料、教室空間、合作學習的時間長短等因素。

2、進行學生分組

在確定了小組規模後,將學生總數除以組數,即得每組人數。採取隨機分組或指定分組的方法分組。但為了保證每組的'異質性,可以作適當的調整。一般合作學習小組應保持一定時間的相對穩定性,以便組員互相熟悉,彼此適應,形成良性運作。如若小組合作學習功能難以發揮,教師可以考慮重新調整組員,以改進小組功能。

3、分配組內角色

根據學生個人情況,教師分配小組學生不同的角色,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檢查員、觀察員和教練員。如果小組規模小,可將一些角色合併,如檢查員和觀察員合併,記錄員與報告員合併,主持人和教練員合併。

4、安排空間位置

空間位置的安排,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遵循組內儘量靠近,組間儘量分開的原則。這樣可使組員充分分享資料、互相交流合作,而不影響其他小組的學習。同時,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需要,做必要的變換,以充分發揮空間位置這一教學資源的作用。

備課外,教學設計準備工作主要有:編擬合作學習單、作業單、練習紙、評價表等學具,以便實施教學:

(1)學習單

學習單是合作學習小組在學習時的菜單,其作用是:明確合作學習的程序、內容、反饋學習情況。因此,學習單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來設計,形式可以多樣。各組的學習單可不同。

(2)作業單

作業單是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可以是全班一張作業單,也可以設計分層作業單,以便於不同學力的學生有選擇地練習。

(3)評價表

合作學習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面:學習結果評價、合作技巧評價。學習結果的評價包括個人和小組兩種,可通過回家作業、分層的小練習、小測驗(如前面的作業單形式),統計學習結果來評價,或者以合作學習小組代表交流的情況為依據來評價。合作技巧評價是根據合作技巧運用的情況,運用小組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利用口頭宣佈、牆報等形式展示。

七、合作學習的程序及操作要領

合作學習的一般程序是: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組際交流→整體評價。其中,小組討論是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創造一種寬鬆、自由、平等的課堂氣氛。在巡視指導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和傾聽,適時干預和引導。在組際交流環節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不同意見的碰撞,不斷將討論的問題引向深入,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實現信息共享,瞭解、尊重各種不同意見,引起反思。教師最後的評價也不是終結性評價,而是開放的、積極的評價。

八、合作學習中易產生的兩種偏向及矯正

在學科教學中,合作學習經常被用到,但容易簡單化、形式化。例如,獨立思考是小組討論的基礎,而小組討論又是組際交流的前提,所以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討論時間。但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只是象徵性地在課堂上走走形式,在學生小組對問題還沒有思考進去、討論起來的時候,就匆匆宣佈討論結果,也不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便開始迫不及待,以我為主的講開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學生討論起來以後,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卻不知道如何引導、調控。如果學生髮表了與自己不一致或出乎意料的意見,教師容易扮演知識權威的角色,搞一言堂,或三言兩語又轉回到自己原先的思路,仍舊以講析為主。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在師生合作的過程中角色定位不準,教學素質不高,缺乏對合作的調控能力。

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首先要把自己放在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同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善於提供合作條件,創設合作情境,並且走下講台,甘當配角,以一個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以親切自然的態度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九、合作學習的具體策略方法

合作學習主要教學策略有: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小組遊戲競賽法、團體探究法、小組協力教學法、小組加速學習法、協同合作法、合作統整閲讀協作法、共同學習法。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更多,如圍圈讀説寫、內外圈、發言卡、跑組、評價平行線等。

作者郵箱: wjl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