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圍城》讀後感500字(通用15篇)

讀後感 閲讀(5.45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圍城》讀後感500字(通用1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圍城》讀後感500字(通用15篇)

《圍城》讀後感500字1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説,説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瞭解《圍城》,知道有這麼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鍾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鍾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麼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麼原因竟然未讀。現在想來真是可惜啊!説到錢鍾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麼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説,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係,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説。這可能與我經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於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説,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閒之餘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並一口氣讀完了。其實上網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時斷斷續續讀過,不過不知怎麼,也不知為什麼,後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説。儘管以前也曾翻閲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鍾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説。

美永存!

《圍城》讀後感500字2

由《圍城》自會想起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彷彿這句話在任何地方都能符合,對上。如事業,如婚姻等等。《圍繞城》是錢鍾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説中的經典,是一部讀來如滋如味,回味無窮的奇書。《圍城》是一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歎。錢鍾書先生將自己的語言天才併入極其淵博的知識,再添加一些帶有諷刺主義的幽默的調料,此書定有江山。因此,它是一部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卻述説着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故事主要述説了從印度洋上駛來的法國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在上海靠岸,小説的主人公是公方鴻漸一踏上闊別四年的故土,就接二連三觸碰到婚姻與愛情,小説以他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某些知識分子,生活和心理的變遷和沉浮。圍繞着生活、職業、戀愛與婚姻等問題,進行着一場勾心鬥角的傾軋和角逐。

對於整個在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圍城》能讓人靜靜的思考與回味,慢慢地思索、品嚐,從精彩的故事前後以文章的最後一句話結尾"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痛、笑,這種時間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蒼涼與變遷嗎?

《圍城》讀後感500字3

錢老的《圍城》是人生真實的生活狀態,書中的人物代表了我們大多數人,書中並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沒有偉大的理想,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

接下來淺顯的總結一下對這本書理解,錢老的文筆功底深厚,書中有很多諷刺的內容,有很多真實的東西,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書中的主角方鴻漸可以説一生碌碌無為,但卻嚐遍人生百態。一開始與鮑小姐的相遇,邂逅,後來與蘇文紈的感情糾葛,還有個不打不相識的摯友趙辛楣,更是有個一見鍾情,愛而不得的唐曉芙,最後被千方百計讓其步入婚姻生活(圍城)的孫柔嘉,以及一直被迫更換工作的經歷這些都匯聚成了平凡、真實、不甘、卻又無可奈何的人生。究竟是好是壞每個人有不同的感受,也許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做好自己、活在當下,既來之則安之,過好自己的生活。

最後再説一下我對婚姻的看法,其實婚姻裏相互有所需求,才能構成最牢固的婚姻。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需要共同成長。要相信家和萬事興,夫妻同心,相親相愛才能有精力去做別的事情。所以不管男人女人結婚後一定要把對方放到第一位,子女第二、父母第三,只有夫妻關係好了孩子才會開心,父母才會安心。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閲世長松下,讀書秋樹根。雖解書中事,猶難世上真。

《圍城》讀後感500字4

前段時間,看《圍城》的人比較多,於是便函流行這樣一句話:“……”由此引申到各個領域,或曰:“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其實不然,我願説:“我要站到城牆上。”

城牆上是不好站,稍不注意就會掉下來,因此,想要站好城牆,還得有些技巧才行。比如説,首先要有幾回攻城的經歷,才會知道各種利害關係。綜合考慮之後,就有了第一條件。第二要有戰術,這種戰術不是絕對的攻防戰術,攻城時要盡力狠打,等到城裏的人快要守不住時,就開始撤,然後又攻又撤。

由此而已,就既不會因進城而感到困惑,又不會因沒有進城而驚慌。這樣説來,要站到圍牆上的確需要一定的自控力。

由此聯想到本人。本人兩次殺入城內,當時的確興奮不已,不過,久而久之,城內日子實在不好過,就迫不急待地又殺了出來。從此以後,不願再殺進去,即使有時很想再殺進去,但想到各方面狀況,比如後備糧食、水源等等,又不再想去攻城了。

如果要説下去什麼時間攻城。那麼也許要等到經濟發展起來才行,在現階段,攻城難,守城更難。也就是説,現在時機不成熟。待到天時地利人和俱全,再攻也不晚。再説,城到處都是,有大有小,有好有壞。因此,更要慎重選擇才是。選好以後,要具體分析,研究,則可百戰不殆矣。

《圍城》讀後感500字5

利用閒暇時間終於把一直想看的《圍城》讀完了。或許是正好處於這一年齡段的緣故,讀完後也有了些許感悟。

首先,那些受舊社會封建壓迫的知識青年們是同現代人一樣對生活充滿激情與嚮往的,他們敢愛敢恨、敢作敢為。同時,他們也同現代人一般具有一些醜惡的東西,他們自私自利、冷漠。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城中為自己的利益運籌帷幄……其次,正如書中的經典語句所述“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無非是好奇心的驅使,但當進入城中,發現城中無盡的束縛、無窮的壓力,便會馬上轉向下一座城。周而復始,人們永遠在各個城中徘徊而且樂此不疲,又何求當時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從而人們只能悲傷得在城中度完一生,終究難以擺脱命運的束縛,也着實使人感傷。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己的城也當由自己來規劃。我們既不能一心想着衝出圍城,我行我素,也不能完全受制於命運的擺佈。反而該用心經營自己的城,讓城變得美麗、幸福和快樂,但當別人進入自己的城便不願再出去。

全書語言詼諧幽默,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風氣的污濁,對人性的醜惡、虛榮進行強烈的批判,全書對人物的描寫惟妙惟肖,僅用隻言片語便將人物性格刻畫的清晰可見,使人物活靈活現的呈現在讀者眼前。全書藴含哲理深刻,值得我們去感悟、去體會、去深思。

《圍城》讀後感500字6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著作,小説“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取材。

小説寫出了現實生活的無奈與悲哀,生活就像是一座城,人們永遠無法逃脱這座城帶來的束縛與磨礪。若人人都糾結於生活這座無形的圍城給我們帶來的寂寞與痛苦,人類社會將停滯不前。我想,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勇氣無論是城內還是城外,接受現實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一味羨慕別人所擁有的事物只會是我們自哀自怨,不思進取。只有勇敢地面對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並積極改造它們,使之更完美,生活才有可能有進步。

《圍城》一書中錢鍾書先生以幽默的語調,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

生活中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開命運的安排,命運築起了一堵城牆。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圍城》讀後感500字7

《圍城》作為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文中的睿智的語言自然是吸引廣大讀者的主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圍城》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圍城的概念讓我們去思考,即圍城將人分成兩類,一類在圍城裏面,一類在圍城外邊,而生活在圍城內外的人都互相羨慕對方的生活,在《圍城》中是通過方鴻漸的婚姻來闡述和剖析這個觀點的。

文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從留學歸國開始桃花運似乎就特別多,從“局部的真理”的鮑小姐,到渾身透着冰欺凌作風的蘇文紈,在到幾乎完美的唐曉芙,而在痛着三個不同的女性人物身上的發生的愛情故事都給方鴻漸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和幸福感。這些似乎都在給方鴻漸一些暗示,暗示他所追求的婚姻必然會幸福美滿,或許不會再差了。

但在方鴻漸同唐曉芙分手後,方鴻漸的感情就跌倒了谷底,直到他和孫柔嘉訂婚,這一切對於方鴻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半點激。方鴻漸婚後,發現一切都變了,孫柔嘉不在裊裊婷婷,而是極有主見;他和自己的家庭不在親密無間,似乎疏遠了很多。他發現他要的不是這種生活,於是他對孫柔嘉説:戀愛和結婚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惡人。。。。。。

就像姚明説的:你羨慕我的有錢,我羨慕你的清閒,兩者永遠不能歸於平衡。

所以我們要做的其實就簡單了,我們過我們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生活,從我們的生活中發現樂趣,我們自己製造笑聲。

《圍城》讀後感500字8

很多人讀《圍城》看到的是“婚姻”這座圍城,而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座城。

這圍城,隔斷了鄉村與城市,也隔斷了身份與地位的層次。在這由克萊登大學博士學位證書搭建起來的圍城中,他戰戰兢兢的生存,然而最後還是赤裸裸的展現在現實中。在國立三閭大學教書時,他的圍城早已破爛不堪,卻還要擔憂敵人發現他的障眼法,畢竟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的紙老虎更不堪一擊。雖然在教書期間,他時常努力的備課,好似努力的修繕“圍城”,但要知道根基不穩的的建築,再怎麼裝飾表面也是無用的。於是,一次撼動,他的“圍城”終於全部倒塌,他赤條條的暴露於現實之中,以後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有了圍城,它當然可以幫助抵擋住外來的攻擊,但它也成了束縛,深深的阻礙了自由。比如當今,人們有一顆對未來比天高的心,也有很多人拼命往公務員、事業單位的隊伍裏鑽,我想,這當然給人們帶來了充裕的物質,似乎看到今天自己的生活是什麼樣,也就看到明天自己的生活是什麼樣,看到明年自己生活什麼煙酒看到自己一輩子就什麼樣了吧,毋庸置疑的也束縛住人們當初那可向往天空的心吧。

讀錢老的《圍城》,感受到的是當時的社會百態,放在當下亦是如此,小説妙語連珠,展現了錢老不俗的文學功底,我等小輩評價這部書實在慚愧,只是推薦了,好書,值得一讀!

《圍城》讀後感500字9

有一些流傳甚廣的經典作品,由於這樣那樣的緣由,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感知甚至偏見,那便幾乎再也不去閲讀或沒有意願閲讀了。直到一天,突然翻開,讀罷,發現全書所述所講與讀前印象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書的內容是那麼或深刻,或有趣,或文筆優美深厚,令人有一種深深的感知上的錯落感,也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老舍的《駱駝祥子》,和錢鍾書的這本《圍城》,帶給我的`正是以上的種種感觸。

錢鍾書的這本書,文筆細膩精煉,對人物的刻畫和心理描寫十分突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錢老做比喻、打比方的深厚功力了,文中處處可見錢老那精妙絕倫的比喻了,令人十分歎服。

所謂圍城,我的理解是,婚姻是一座圍城,工作是一座圍城,朋友是一座圍城,家庭是一座圍城,處處皆是圍城,有人的地方便有圍城,這世上的人,都逃不出圍城的圈圈。總結一句就是,人生就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想出去”,不過是人生的圈圈裏,對於不一樣人生的渴望和躁動罷了。

因此,不管你的圍城是痛苦,還是快樂,願意留在原地,還是渴求外面圍城的生活,我們都應當讓自己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之下,只管去嘗試,只管去體驗,最終呢,套用沃爾什的觀點來説便是:經驗生命中的一切,最終成為我們自己。

因為,如果心裏沒有圍城,這個世界上便也不存在什麼圍城了。

《圍城》讀後感500字10

《圍城》是我上高一的時候借的書,那時候班主任還是語文老師,我還沒想好到底是學文還是學理。那時候並不太瞭解錢鍾書,只覺得封面好看,借來就一直放着,偶爾翻兩頁看看。

看了什麼也不記得了,只記得生平第一次被老師當眾辱罵,我哭得很兇,剩下的半個學期都在自暴自棄。唯一的念頭就是不想在理科班待下去了。那時候看了幾頁《蘇菲的世界》,就以為哲學是自己畢生所愛。學文科就能學哲學,學文科就能逃避理化生,學文科就能逃避所有的嘲笑。那時候學文科這個念頭就成了我唯一的嚮往。

後來我真如願讀了文科,才覺得文科也不過如此,每天重複枯燥的知識點和答題技巧,日子長得望不到邊。完全沒有我心心念唸的所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真有一種待在圍城之中,想逃又逃不出去的無奈。

如今五年過去了,我終於能夠好好坐下來讀一讀《圍城》,才發現自己文學天賦實在有限,足足半月有餘,也只是略微領略到了一些中文之美。直到現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才隱隱明白,原來自己也不過是錢老先生筆下的“城中人”,像迫切渴望成長一樣渴望被理解、被認同,渴望證明自己。等到漸漸長大才發現,原來自己曾經嚮往乃至崇拜的價值,其實也不值一提。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出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人無論如何掙扎都逃脱不了被束縛的命運。

《圍城》讀後感500字11

“初愛不生花。”初戀與愛人,往往不是同一個人。世事變幻無常,陰差陽錯間,遇上了一個人,在需要成婚的時段。或許未必深愛,未必合適,就在一起了。這樣一過就是一輩子。難道婚姻就源於一場陰差陽錯嗎?

——多無理吶!若這場陰差陽錯發生在青澀朦朧的初戀階段,誰不説這是緣分是天意是命中註定?紅玫瑰,是硃砂痣,不也會變成一抹蚊子血嗎?白玫瑰,是明月光,又怎的不會變成飯粘子?

看過許多曲折磨人故事,講愛情,講初戀與婚姻,心中無不是慼慼然。因着人性醜陋的一面:虛偽、猜疑、嫉妒、不坦誠、衝動易怒、反覆多變,導致了愛情與婚姻的不幸,不幸福。

然而,錢鍾書與楊絳的婚姻卻給人一種相信愛情的力量。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平平淡淡,無大風大浪,甚至略顯蕭索的生活,“當時只道是尋常”,因着愛的人的陪伴,都變得美好起來。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日子裏沒有風花雪月的浪漫,沒有海枯石爛的誓言,只有細水長流,老夫老妻式的相知相守,你願意否?

看過錢鍾書的《圍城》,看過楊絳的《我們仨》,心中想着:錢鍾書先生該是一個學識淵博卻又幼稚伶俐的孩子,楊絳女士就是一個可親可敬的大孩子。他們二人的婚姻並非自由戀愛而來,卻美滿的讓人豔羨。

若愛情與婚姻不似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那般糾纏錯雜,心神俱傷,而是像錢楊二人那般美好,大抵,也值得期待一番罷。

《圍城》讀後感500字12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蘇文紈

人人都在一座圍城之中,並且無法逃脱他的束縛。書中男主人公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產生的感情糾紛,一次次因自己的懦弱,剛張開嘴,卻又欲言又止。自己卻毫不知情,自己掙一步步落入孫柔嘉所設計的圈套,最終自食惡果。感情這座美麗的城池,曾使方鴻漸無限嚮往,但進入之後,卻又無奈與城中的無聊。當他離開自己所在的大學時,迎來的卻是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等許許多多構成的混雜的圍城,使他感覺力不從心,似乎自己正在被一股力量操控着,只能無奈的面對各種生活的壓力,卻又無法衝破。唯獨他對唐曉芙的追求,能看出他似乎有一點想衝破命運囚牢的思作文/想,剩下的只有他對命運的屈服和軟弱無能而已。

書中另一位男角色也希望能夠進入蘇文紈這座圍城,他就是趙辛楣,可卻又無法離開結婚生子這座城池。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圍城,都只是為了一個面子,但也沒有人能夠衝破城牆,呼吸到城外的新鮮空氣,最終只能等待這些封建思想和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圍城》這部小説,凝聚了錢鍾書本人對社會腐敗,人們思想封建,老人迂腐,學生傲氣的感歎。人生就是一座最大的圍城,沒有人能夠逃脱他的束縛,所有人必定在冰冷的城牆下度完一生,既然無法逃脱命運的控制,那麼就看你在城牆下活的是否快樂,生活是否精彩。那些想衝破城牆的人,只會失去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

《圍城》讀後感500字13

《圍城》書名顧名思義,城被包圍起來。被包圍的城裏有家庭,各種人口,有物品,有人精神的願望。城,小而言之是一個城市,大而言之是社會。圍城體現城內人與物,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但城絕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由於人精神的願望在追求理想中,人在不同夢想的城市輾轉。跨越種族國籍,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走入各自神往的城市。

有城牆房屋街道,有人羣商場各種機構與場所之地謂城。但也有無形的城,功名利祿之地,親情友愛之所,愛情婚戀之鄉,謂之另一種城。精神上的城鄉,靈魂上前進之地。

人們奔這個地方前去,學習,工作,交友,戀愛,以期在各個理想之城實現。有自己在城裏安身立命,理想在城裏紮根。能像將軍攻城掠地,突破一處處城池,成為勝利之者。

但一番孫猴子上山學藝連蹦帶跳,以為會了七十二變下來。一入人羣之中,卻是最難攻的是人心,不是學習,事業,而是人與人相處之難。在人心之城,所有美麗的夢想如高天的雲彩,美而抓不住。天空有烏雲,有閃電,有雷雨,使頭頂的天空不是永遠光明與寧靜。雲怎麼變幻形狀裹不住月亮,月亮圓了又缺。在香桂的枝頭,飄然而落。情泛傷,人難做。仰望大海的豪情變得低在塵埃裏。以低姿態在城市生存,帆降落似的靠岸,以跳動的眼前的彼岸生活。又似流水翻動不止。

人生存難,生活更難。為了種種目標入城,掙扎一番,在精神物質的城裏不堪,又想出城。衝出種種慾望之城。

《圍城》讀後感500字14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圍城》是一本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説,也是一副市井百態圖。作者用辛辣的筆鋒,一針見血地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的中國人展現出來。主人公方鴻漸是一位留學回國的學生。他在婚戀的圍城中兩逃三進。方鴻漸這個人既不高大又不渺小,遊走於善良與醜惡毒邊緣。用趙辛楣的話來説,就是一顆“牆頭草”隨風倒。

他的性格充滿了矛盾。對李梅亭的厭惡,對韓學愈的懷疑,在他的內心獨白與趙辛楣談話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是他正直的一面;在學習中,他的虛榮心又促使他想方設法偽造了一張假博士文憑。他有時對待愛情玩世不恭,就像他跟唐小姐;有時他又十分認真,就像他十分喜愛唐小姐。他的一生就是陷入了愛情與事業兩大圍城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口,最終變得一無所有。雖然方鴻漸與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但是他生活的世界的人物性格與我們生活的世界的人物性格大同小異。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奮鬥,從上學開始。小學時渴望考上一所好的初中;初中時渴望考上一所好的高中;高中時渴望考上一所好大學;大學時又想找到一份薪水高的工作,然後組件幸福的家庭……一次次興奮地進入所期待的地方,不久後又覺得乏味,想要跳出去,但是最終總是被困到了城中,迷失了方向。希望我們的一生不要總在一座圍城裏度過。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那樣,雖然也是進出圍城,但是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平凡而又偉大地度過一生。

《圍城》讀後感500字15

在書中,“待人接物高貴人,起心動念噁心人”,這是很大的諷刺吧。後面他們結婚以後的情節故事,將夫妻倆的“勾心鬥角”表現的很突出,我感覺很難受,一對結了婚的夫妻,何以非至此,想到小時候我的父母也經常如此這般,心裏有説不出的滋味,我就想,他們為什麼都不能更加的理解彼此,關愛彼此,都做一個寬容的,包容的人,這不就更好嗎?現實總是殘酷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大部分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是關鍵在個人吧,關鍵在自己願不願意看到自己的“醜惡嘴臉”。

文章的結尾我個人感覺還可以寫下去的,有些戛然而止的感覺,作者就是想給讀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間吧,我是蠻希望故事會有個好結局。在走到某種境地之後,他們都幡然醒悟,其實自己都可以做一個更好的人;不僅僅是書中人物,也更是現實中人。

有的書讀了,不用思考什麼,就權當是娛樂消遣;有的書讀了,確實得思考些什麼,當我看着書中人物的生活,我也會想到我的生活,當我為書中的人物感到悲哀的時候,更重要的,是我的現實生活能不能少些悲哀,多些快樂。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從書中,我不僅僅領略了大家的文筆,更讓我從中體會到了關於人性的更深層次的感悟。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推薦大家去閲讀這本經典小説——《圍城》。在書中,能夠使自己追尋更高境界。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共同體會書的博大,體會文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