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圍城》的讀後感(通用12篇)

讀後感 閲讀(1.7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圍城》的讀後感(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圍城》的讀後感(通用12篇)

《圍城》的讀後感1

圍城,久聞其名卻一直未嘗拜讀,一遍讀來,真是太精彩了!每個細節都生動無比,每個比喻都鮮活貼切,字字句句是增一分嫌胖減一分則瘦,筆下的每個人每件事都彷彿活了。這不僅僅是大師對文字的信手駕馭,更是其對人性和生活的細緻體察和品味。方鴻漸,説實在話,個人是有些憎恨的,因為他像面鏡子一樣,照出了自己的一些影子。迂拙,寡斷,眼高手低,無甚主見等等,做不來還看不慣,看不慣又懶改變,有些假清高自傲,又些許真自卑自憐。妄圖衝破枷鎖,又經常設枷自囿。茫茫然不知所想要的是什麼,對想要的又常常自我設限逃閃躲避,不敢去放手追逐。他不是君子,卻也不是小人,他算不得很好的人,也不算是個壞人,只是個複雜糾結的無用之人!

太陽之下無鮮事,這人生就像一場戲,你方唱罷我登台,唱來唱去總唱不盡那麼些聚散別離,演來演去演不完那許多愛恨情仇,品來品去品不厭這一方酸甜苦辣!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去,道理容易。人世間多少的城圍築在那裏,人生的戲台場場幕幕紛擾變換,那許多的是是非非來來往往,又幾多人能看透,能看透又有幾人能真灑脱?人生本複雜,複雜的人越看越複雜,還是糊塗的人容易些,怕是又難得糊塗啊!

《圍城》的讀後感2

錢老的《圍城》是人生真實的生活狀態,書中的人物代表了我們大多數人,書中並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沒有偉大的理想,但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沒那麼好,也沒那麼糟。

接下來淺顯的總結一下對這本書理解,錢老的文筆功底深厚,書中有很多諷刺的內容,有很多真實的東西,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書中的主角方鴻漸可以説一生碌碌無為,但卻嚐遍人生百態。一開始與鮑小姐的相遇,邂逅,後來與蘇文紈的感情糾葛,還有個不打不相識的摯友趙辛楣,更是有個一見鍾情,愛而不得的唐曉芙,最後被千方百計讓其步入婚姻生活(圍城)的孫柔嘉,以及一直被迫更換工作的經歷這些都匯聚成了平凡、真實、不甘、卻又無可奈何的人生。究竟是好是壞每個人有不同的感受,也許我們要做的更多的是,做好自己、活在當下,既來之則安之,過好自己的生活。

最後再説一下我對婚姻的看法,其實婚姻裏相互有所需求,才能構成最牢固的婚姻。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需要相互理解、尊重,需要共同成長。要相信家和萬事興,夫妻同心,相親相愛才能有精力去做別的事情。所以不管男人女人結婚後一定要把對方放到第一位,子女第二、父母第三,只有夫妻關係好了孩子才會開心,父母才會安心。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閲世長松下,讀書秋樹根。雖解書中事,猶難世上真。

《圍城》的讀後感3

彷彿是上演了一場妙趣橫生而又很實際的喜劇,這便是我初讀《圍城》的感覺,錢鍾書先生是位著名的作家,儘管我之前對他並沒有深刻的瞭解,但通過《圍城》,我便朦朧感覺到他是個帶有些幽默,諷刺並很細膩的人。

書中記敍了圍繞主人公方鴻漸的留洋回來的一系列事情,通過描述主人公包括他身邊的朋友的一些有趣甚至有些愚蠢的事,我也領略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書中上百的別具一格的比喻令我更具體生動地體會到人物的心理及作者的感受。

如數家珍般地,我拾一顆閃光的珍珠仔細端詳。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婚後遇見蘇小姐,蘇用來遮陽的是一頂闊邊草帽,“襯得柔嘉手裏的小陽傘落伍了一個時代”。臨走時,蘇小姐站起來,“提了大草帽的纓,彷彿希臘的女神提了盾牌”……

在如今的人才濟濟的時代,“沉默已不再是金”,我們都必須學會用巧妙的語言藝術去表現自我不尋常的交際能力,以此得到公司,社會,朋友的認可。掌握着語言的藝術,就如同在脖子上神氣地戴起一串光耀的珍珠鏈,頓時使自己在人海中放起光彩。

走進院子裏,同樣充滿着用語言的魅力,院子裏水管漏水,修理工被呼叫後很久才趕到,於是終於見到他時,一個婦女道:“在等你來的過程中,我家孩子已學會了游泳!”一陣歡笑後,修理工便紅着臉慚愧地低下了頭。

再走進文學的華麗殿堂,我們還看見這樣一幕,錢鍾書先生在電話裏對一位求見的英國女士説:“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不錯的,在中華五千年的淵博的文化中,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一大批有卓越口才的人,如當今當紅的于丹教授,聽她講話如沐春風般清爽。也正是這語言藝術,使中華的魅力更遞進了一層。

《圍城》的讀後感4

用了兩個星期讀完了《圍城》,不得不説,錢鍾書先生的文學水平太高了,我難以理解到大家所説的層面,不得不從網絡上借鑑一些經驗才能較好的理解這篇小説。

其實小説通過了方鴻漸的故事,寫出了中國社會的市井百態,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

小説的名字雖是“圍城”,然而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有關圍城的絲毫信息,直到後來,讀了其他人的評價,才體會出,這圍城是值得方鴻漸的愛情,在進去之前,拼命的想進去,但一旦邁入了圍城中,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出來。克爾愷郭爾在《非此即彼》中説過:“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為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吊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先生們,這就是一切哲學的總和和實質。“

方鴻漸的愛情在我看來是個悲劇,一個本來玩世不恭的人在蘇文紈和唐曉芙中選錯了人,更改變了自己的一生,最終無奈的和孫柔嘉結為夫妻,而求生路上也異常艱難。

美好的愛情是人人嚮往的,然而當你得到了愛情後卻發現與自己想象的大不相同,但你卻已經步入了圍城之中,儘管你再怎麼努力的掙脱束縛,卻還是困在圍城中。當你慢慢的在圍城中居住下來後,愛情也漸漸的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親情,但你卻依舊沒有離開圍城,你依舊羨慕着牆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也想進入城牆裏。

也許題目的選取不僅僅是把婚姻比作了圍城,它更是指着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事物,我們一直在一個空間裏繞圈,突然發現了更令人嚮往的空間,就費盡心思的進入了新的空間中,卻依舊是不停的繞圈,又想去其他的空間,從一個籠子跳到另一個籠子,不停的重複,卻樂此不疲。

生活中的圍城太多了,婚姻、事業、家庭……它們都想一座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

《圍城》不得不説是一篇極好的小説,我感覺一遍是不足以理解的,必須再讀,多讀,才能更好的理解小説的意義。

《圍城》的讀後感5

讀了這部作品以後,瞭解到《圍城》作為錢鍾書先生的經典之作,文中的睿智的語言自然是吸引廣大讀者的主要手段,讀圍城讀後感。但更重要的是,《圍城》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圍城的概念讓我們去思考,即圍城將人分成兩類,一類在圍城裏面,一類在圍城外邊,而生活在圍城內外的人都互相羨慕對方的生活,在《圍城》中是通過方鴻漸的婚姻來闡述和剖析這個觀點的。

文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從留學歸國開始桃花運似乎就特別多,從“局部的真理”的鮑小姐,到渾身透着冰欺凌作風的蘇文紈,在到幾乎完美的唐曉芙,而在痛着三個不同的女性人物身上的發生的愛情故事都給方鴻漸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和幸福感。這些似乎都在給方鴻漸一些暗示,暗示他所追求的婚姻必然會幸福美滿,或許不會再差了。但在方鴻漸同唐曉芙分手後,方鴻漸的感情就跌倒了谷底,直到他和孫柔嘉訂婚,這一切對於方鴻漸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半點激。方鴻漸婚後,發現一切都變了,孫柔嘉不在裊裊婷婷,而是極有主見;他和自己的家庭不在親密無間,似乎疏遠了很多。他發現他要的不是這種生活,於是他對孫柔嘉説:戀愛和結婚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惡人。

縱觀現實,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才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是這樣,工作和學習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幹一行愛一行,富有兢業精神,有的人頻頻跳槽,也難覓如意的工作,他們厭煩本職工作,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換了新的工作後發覺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如意,想起原來工作的種種好處。只恨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時光不能倒流。

就拿我們的畢業找工作來説吧,看着一些同學、好友進了黨政機關,權利帶來了實惠;一些人下海經商成功,經濟富裕。看着這些人別墅汽車、燈紅酒綠,心裏癢癢得十分難過,恨不得立馬辭職跳槽去撈一把。等到真的逃出去了才知道黨政機關並不是那麼好混,人際關係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下海經商也沒那麼輕易,風險大,競爭激烈,壓得心裏崩潰時才想起幼教工作的種種好處,有雙休日,又有寒暑假,整天面對着一羣活潑無邪,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心理也變的輕鬆快樂多了,也讓自己變的年輕了許多了。回頭再想想有這樣讓你愉快的工作,還為什麼要去羨慕人家呢?還有什麼理由不安心自己的學習專業呢?。

最後,我要用錢鍾書愛人楊的話來結尾:“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選擇專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最後我還想説一句讀後感,願我們能好好的把握好、珍惜好今天的生活,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快樂更美好的。

《圍城》的讀後感6

柔嘉走了,可是這房裏還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聲,她的説話,在空氣裏沒有消失。他望見桌上一張片子,走近一看,是陸太太的。忽然怒起,撕為粉碎,狠聲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滾蛋,替我滾,你們全替我滾!”,這簡短一怒把餘勁都使盡了,軟弱得要傻哭個不歇。和衣倒在牀上,覺得房屋旋轉,想不得了,萬萬不能生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經理,説妥了再籌旅費,舊曆年可以在重慶過。心裏又生希望,像濕柴雖點不着火,開始冒煙,似乎一切會有辦法。不知不覺中黑地昏天合攏,裹緊,像滅了燈的夜,他睡着了。最初睡得脆薄,飢餓像鑷子要鑷破他的昏迷,他潛意識擋住它。漸漸這鑷子鬆了,鈍了,他的睡也堅實得不受鑷,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品。

那隻祖傳的老鍾噹噹打起來,彷彿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一,二,三,四,五,六”。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他別再為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裏簡等鴻漸回家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裏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對人生包涵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看到這裏我在想:作者是不是小題大做了?我很想不明白,也就是一次巨大的爭吵,作者怎麼可以寫的如此悲涼呢?男女主角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結婚,也就一年多時間,婚後出現矛盾、爭吵也是很正常的,何必寫的這麼悲涼,好像男主人的人生都沒有希望了一樣。

看過這本書的很多讀者都表示理解作者的意圖: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而我卻完全不能理解(也許是我孤單的時間太久了,看到一點點的陪伴都覺得是幸福的)。在我看來,男主人公在結婚後並沒有那麼不幸,雖然孫柔嘉並不是他最喜歡的人,但是他還是很珍惜這個女人的,否則也不會在結婚後疏遠父母和兄弟。結婚後,他們是經常吵架,但是夫妻吵架屬於很平常的事情吧,現在哪一對夫妻不是今天一小吵明天一大吵的。夫妻之間的吵架並不代表他們不愛對方,也不能證明他們生活的不幸福,有時候恰恰相反,爭吵代表了彼此還在乎,同時爭吵也能讓給他們的婚姻生活帶來了樂趣,難道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才算是幸福嗎?當然我説的是適度的爭吵。方漸鴻夫婦的爭吵也並不過度的。

本書以他們的一次巨大爭吵而結尾,作者暗示了在這次爭吵之後兩人會因此而離婚。是現代社會變化太大了嗎?還是我還不理解婚姻呢?我怎麼也無法想象夫妻之間會因為一次爭吵而離婚。現代社會離婚率是很高,越來越多的人也選擇了不結婚,但是那些選擇結婚的人絕對不會因為換工作引發的爭吵而離婚的,婚姻生活中爭吵是必然的,因為在乎才會爭吵,也是因為爭吵才讓生活有了一點點或甜或苦的味道。如果兩人相敬如賓,各自做自己的事情,那結婚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即使是再恩愛的夫妻,婚姻生活中肯定會有一兩次的大爭吵,這都屬於正常吧。

我很想找個人告訴我,他是怎麼從這本書看到了婚姻的可悲呢?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沒看一本書都會有很偏激的想法,希望不要被吐槽。

《圍城》的讀後感7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説,也是一幅市井百態圖。作者通過回國、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用辛辣的筆風,一針見血地把人物的靈魂展現在我們面前。

小説裏説方鴻漸的婚姻就像圍城,他邁進了就想出來,沒進去前卻有拼命的想進去,在克爾愷郭爾《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話,恰如其分的反映《圍城》中方鴻漸的婚姻,乃至當今社會人類的婚姻,這話是這樣的:如果你結婚,你就會後悔;如果你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無論你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會後悔。嘲笑世人愚蠢,你會後悔;為之哭泣,你也會後悔;無論嘲笑還是痛哭,你都會後悔。信任一個女人,你會後悔;不信任她,你也會後悔。吊死自己,你會後悔;不弔死自己,你也會後悔。先生們,這就是一切哲學的總和和實質。

《圍城》的確是本好書,每一次讀它我都會有新的感受,好書也的確能讓我在忙碌的工作、學習、生活中有一片閒暇的時光,讓自己緩解一下疲勞,使人在心靈上得到解放。

偉大的人為什麼偉大?因為,你是跪着看他們的,你跪着,別人自然比你高大了,因為你只想當一個汲取者而不是一個創造者,所以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着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弱點、生活的真實性,併入木三分地撕開來並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啟迪。

作為學生,婚姻並不是我應當去討論的話題。《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每個人從懂事的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為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其實生活已經教給我們一個規律:婚姻是隨機的!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當愛情被歲月侵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昇華為親情了。

當然,你可以説,我説的這些少兒不宜,我説了,我也只是一個學生,我只是在説這部書,以及我的一些看法。

作者以《圍城》做書名,也許想告訴我們: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並樂此不疲。

圍城,是婚姻,也是人生生活中的圍城太多了……“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裏的人想出去。”嗯,錢鍾書先生不愧為大師。

《圍城》的讀後感8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説,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説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過來人低徊輕歎、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説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和磨礪。

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着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裏面着、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受,但當他離開那裏,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多層混雜的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着。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於這隻手,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方鴻漸徒勞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

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後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

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圍城之中。錢鍾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除了當時之人或不化或崇洋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於你在這圍牆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着去衝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鍾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競爭激烈,高手如雲,存在的明爭暗鬥、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每一個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

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上的與,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着形形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着一顆積極的心去創造這座圍城裏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牆,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於一座圍城之中。

《圍城》的讀後感9

《圍城》是我上高一的時候借的書,那時候班主任還是語文老師,我還沒想好到底是學文還是學理。那時候並不太瞭解錢鍾書,只覺得封面好看,借來就一直放着,偶爾翻兩頁看看。

看了什麼也不記得了,只記得生平第一次被老師當眾辱罵,我哭得很兇,剩下的半個學期都在自暴自棄。唯一的念頭就是不想在理科班待下去了。那時候看了幾頁《蘇菲的世界》,就以為哲學是自己畢生所愛。學文科就能學哲學,學文科就能逃避理化生,學文科就能逃避所有的嘲笑。那時候學文科這個念頭就成了我唯一的嚮往。

後來我真如願讀了文科,才覺得文科也不過如此,每天重複枯燥的知識點和答題技巧,日子長得望不到邊。完全沒有我心心念唸的所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真有一種待在圍城之中,想逃又逃不出去的無奈。

如今五年過去了,我終於能夠好好坐下來讀一讀《圍城》,才發現自己文學天賦實在有限,足足半月有餘,也只是略微領略到了一些中文之美。直到現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才隱隱明白,原來自己也不過是錢老先生筆下的“城中人”,像迫切渴望成長一樣渴望被理解、被認同,渴望證明自己。等到漸漸長大才發現,原來自己曾經嚮往乃至崇拜的價值,其實也不值一提。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出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人無論如何掙扎都逃脱不了被束縛的命運。

《圍城》的讀後感10

早就知道《圍城》是一部現代文學經典小説,説的是有關男女婚姻的事,書中最經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裏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第一次瞭解《圍城》,知道有這麼一本書,知道中國文學史上有位叫錢鍾書的作家,是大哥推薦了錢鍾書的《圍城》,其他的就不怎麼記得了。不知那時是因為什麼原因竟然未讀。現在想來真是可惜啊!説到錢鍾書,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老人家,因為我一直把他和錢學森搞混淆。現在想起來覺得當時是多麼的幼稚和無知,一位是當代著名的學者,作家,而一位是”導彈之父“,著名科學家。

我一向不太喜歡讀長篇小説,這也許跟我的性格有關係,總覺得太長了,沒耐心看下去,平時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説。這可能與我經常喜歡寫些東西有關,我寫的最多的莫過於一些心情雜文了。我想當初,如果多看些書,尤其是那些經典名著,那時我的作文修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長篇小説,直到這個暑假,恰好妹妹從學校帶了本《圍城》,我空閒之餘就拜讀起幾年前本該早就讀了的《圍城》,並一口氣讀完了。其實上網的時候,曾看過《圍城》,那時也只是在上網時斷斷續續讀過,不過不知怎麼,也不知為什麼,後來就沒有讀下去,所以直到這個暑假我不算真正讀過一部小説。儘管以前也曾翻閲過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懺悔錄》、錢鍾書的《圍城》,但我以為這個暑假所讀的《圍城》,才是我真正意義上讀的第一部長篇小説。

美永存!

《圍城》的讀後感11

最近剛剛讀完了錢鍾書的《圍城》。“婚姻是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要出來。”之前我對這本書抱有太多的期待。可書裏面好像並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既不是誰的白玫瑰,也沒有遇到誰的蚊子血,開始看使人覺得有些索然無味。可看完後,卻又覺得這才是令人回味無窮的人生。

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那些最後沒有走到一起的,難道都是經歷了轟轟烈烈愛情後的敢愛敢恨?而在一起結了婚的人,難道又都是相敬如賓走這一生嗎?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像男主人公方鴻漸這樣的人,小有才華卻又不夠出色。在很多事情面前猶猶豫豫不夠勇敢,反而又想得太多。最後過着不壞不好,自己又不太滿意的生活。遇到過高冷又有些心儀的她,卻又在心中反覆掂量,對方回頭時自己反而退縮。遇到過白月光,卻在忙忙碌碌的追逐中,發現那是一杯醉人的綠茶,自己也不過是對方眾多選擇中的一個。你追我逐,小小曖昧,小小心機。

你後來會遇到這樣一個人,相貌平凡也帶着些可愛,看起來懂事善良。自己心中彷彿沒有波動,卻在他人的輿論下,莫名走到一起。在一起時的甜蜜很快褪去,剩下的便是來自雙方家人、工作以及生活中,不可調和的磕絆。無盡的爭吵與冰冷的眼淚,還有咽不下的那份委屈以及發不出的憤怒。很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當方鴻漸與孫嘉柔兩個人最後吵得不可開交,一個怨懟哭泣,另外一個自己潦倒地走在寒冷的風中時,誰還會想到僅在一刻鐘之前,他們還只是兩個盼望着趕快下班回家見面,互相關心體貼的一對平凡夫妻。

人生中不可預料的事情太多,而小小插曲總是接連不斷。很多事情想來想去終難理清頭緒,只有真正的去經歷了才會懂得,哪怕錯了,也會是一份寶貴的回憶。

《圍城》的讀後感12

在羅老師的推薦下,我近幾日看起了《圍城》。看着的時候,羅老師忽然問起錢鍾書的老婆叫什麼來着?我竟然一時發起了傻。大概是19年3月的時候我一個人坐火車去了湖北鬆滋參加張玲玲的婚禮,那會在火車上就看了兩本小書,去時看的《我們仨》,返回時看的《小寂寞》。羅先生這麼一問,我完全沒想起來寫《我們仨》的楊絳就是寫《圍城》的錢鍾書的老婆,我大概看了一本假的《我們仨》。

羅老師的這本書其實名字不叫《圍城》,而是一本錢鍾書文集,羅老師買於2009年,書中文字很小,也上了年紀,開始泛黃了。我是1月4日晚上開始看的,當晚就看了第一章。第二天來到單位,想到華姐那就正好有一本《圍城》,想想羅老師那本書的字還是太小不太受得了,於是就借了華姐那本來看。在單位看一本在家看一本,居然在昨天晚上看完了,差不多花了三天的功夫。

看完全書,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當然原因並不是這本書有多吸引我,而是這本書跟我料想的不一樣。

其一,人物性格與我料想的不一樣。記得在《我們仨》中,我記得書中説他們夫妻二人都是專心研究學問的人,在我心目中就等同於書呆子,而書呆子多半是注意不到現實世界的,然而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也好,孫柔嘉也罷,一個個都很生活化。以致於看到孫鴻漸回國後,在蘇文紈的引見下今天跟這個聚聚,明天跟那個聚聚,談論的盡是些沒意義的話題的時候,我差點都要棄書不看了。

其二,夫妻關係的描述與我料想的不一樣。在《我們仨》中,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沒有什麼波折,而且相濡以沫、相敬為賓,很是讓人羨慕。但是在《圍城》中,方鴻漸與幾乎每一個女人的關係都超出了我想象。我原想作者寫作的故事就是現實的投影,但想不到基本快到反面去了。方鴻漸稀裏糊塗又順利成章的交往了這麼許多個女人,然後居然跟一個不討厭的莫名其妙地訂婚了,婚後居然為了這麼些事情吵鬧不斷。這不就是作者婚姻生活的方面嗎?

其三,書中故事與我之前料想的不一樣。《圍城》中被傳誦最久的不外乎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於是我認為這估計是一本講婚姻的書,講不結婚的人如何想結婚,結了婚的人如何想離婚。但是看了全篇,發現只有到了最後才講的婚後的生活。

於是,看完全書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這本書到底寫的是什麼?我認為通常一本好書,必是讓人反思,給人啟迪的,這樣才可能經典詠流傳。於是我按照平時的習慣還是去翻看了豆瓣書評,吸取別人的精華。果然是經典,豆瓣評分9。2分。可是認真看了好些書評,我卻找不到共鳴。轉而查看百科《圍城》詞條,我願意接受裏面説的這句評價:

《圍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藴。一是社會批判層面。作品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歷程,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統區的國政時弊和眾生相進行了抨擊,包括對上海洋化商埠的腐敗墮落、對內地農村的落後閉塞,對教育界、知識界的腐敗現象的譏諷。二是文化批判的層面。這一點,主要是通過對“新儒林”的描寫和對一批歸國留學生或高級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來實現的。《圍城》中的人物,大多患有崇洋症,但骨子裏還是傳統文化起主導作用。方鴻漸是“新儒林”中尚有正義感的人物,他的出國留洋,目的是“光耀門楣”,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他的懦弱的性格,悲劇的結局,正是傳統文化所致。李梅亭、韓學愈、高鬆年等人的庸俗、卑瑣、無聊、虛榮、爭鬥等劣根性,也是傳統文化影響的產物。封建遺老方遯翁不用説了,就是於柔順之下深藏心機的孫柔嘉,在她的身上仍然可以看到舊式女性的面孔。作品通過這些人物病態性格的剖析,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第三個層面則是對人生、對現代人命運的哲理思考,深入到人本的形而上的層次,諸如對人的基本生存處境和人生的根本意義的探討,對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際間的基本關係的探討。

居於以上的評價,我想還是我的領悟能力有限,我願再往深裏往細裏品味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