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育隨筆>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教育隨筆 閲讀(3.12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失物招領》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認識“失、準”等14個生字,並能加以運用。

2、會寫6個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繼續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加以運用,理解課文。區分易混的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 1、開火車讀字卡,同桌組詞。

2、指名讀字卡,然後指名組詞,自薦用上那個詞説句話。

小組內進行讀字、組詞、説話練習。二、讀課文,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麼時間什麼人去幹什麼?

3、植物園怎麼樣?同學們參觀認真嗎?你怎麼知道的?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創設情境比比誰讀得更棒。注意“可”要讀出抑揚感。

5、接下來的3、4、5、6自然段朗讀,師讀旁白,學生只要讀説的一句話,但要結合敍述加進動作、表情等等。

6、小組內練習,師巡視指導。

7、各自讀第7自然段,説説如果當時是自己在場會怎樣想,怎樣做。

8、齊讀第8自然段,師提示“會心的微笑”處要讀得緩慢、高興。

9、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10、自薦讀,比比誰讀得更生動(從語音、語氣、表情等方面評價)。

11、各自讀課文,要求:

完整、仔細,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讀讀。努力讀出自己的最佳樣子。

12、反饋(選一兩個段落即可)。

學生朗讀,師讀旁白。

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努力做到課文的三個“體現”。很好地體現了母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包括聽、説、讀、寫的實踐;有效地體現了寓教於樂,創設了符合兒童心裏特徵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樂學、會學,充分地體現了師生的創新精神,使得課堂教學不斷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亮點”。因此,可以説,這節課又是一節師生共同成長的語文課。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認識“失、準”等14個生字,並能加以運用。

2、會寫6個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繼續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加以運用,理解課文。區分易混的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複習 1、開火車讀字卡,同桌組詞。

2、指名讀字卡,然後指名組詞,自薦用上那個詞説句話。

小組內進行讀字、組詞、説話練習。二、讀課文,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麼時間什麼人去幹什麼?

3、植物園怎麼樣?同學們參觀認真嗎?你怎麼知道的?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創設情境比比誰讀得更棒。注意“可”要讀出抑揚感。

5、接下來的3、4、5、6自然段朗讀,師讀旁白,學生只要讀説的一句話,但要結合敍述加進動作、表情等等。

6、小組內練習,師巡視指導。

7、各自讀第7自然段,説説如果當時是自己在場會怎樣想,怎樣做。

8、齊讀第8自然段,師提示“會心的微笑”處要讀得緩慢、高興。

9、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10、自薦讀,比比誰讀得更生動(從語音、語氣、表情等方面評價)。

11、各自讀課文,要求:

完整、仔細,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讀讀。努力讀出自己的最佳樣子。

12、反饋(選一兩個段落即可)。

學生朗讀,師讀旁白。

討論“會心的微笑”是什麼意思,適當擴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努力做到課文的三個“體現”。很好地體現了母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包括聽、説、讀、寫的實踐;有效地體現了寓教於樂,創設了符合兒童心裏特徵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樂學、會學,充分地體現了師生的創新精神,使得課堂教學不斷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亮點”。因此,可以説,這節課又是一節師生共同成長的語文課。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3

《失物招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通過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垃圾,從文中受到啟發,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自覺維護環境衞生。

在課文導入時,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領的錄音,然後我告訴學生,把丟失的東西領回去的過程就是失物招領。通過事實,讓學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領”的意思。

在學習課文生字時,我跟以往一樣,用比一比,賽一賽的方式讓學生先複習生字詞,學生的自尊心強,好勝心更強。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字詞,發現規律,讓他們充分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低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也快。學生熟記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複。但是多次重複,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所以重複中必須有所變化,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在朗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同桌討論,自行解決問題,“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化,利用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啟發學生領悟朗讀的語氣時,我隨機出現問題,讓學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來朗讀,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朗讀水平。當學生提出“老師和張爺爺為什麼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時,在交流、朗讀的過程引導孩子練習説話:老師和張爺爺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説話的訓練,一是有助於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學生感悟課文後,我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迴歸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讓學生説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隨便扔“失物”,在校園或公共場所有沒有看到別人亂扔“失物”,要在讀文感悟中讓學生矯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明白自己該怎麼做,從而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衞生的良好習慣。

通過學習課文,同學們不但學到了新的知識,也感悟到了亂扔垃圾的不對,愛護環境衞生的可貴。但教學中也存在不足,沒有成功地突破難點。本課的難點在於對張爺爺的話、行為及微笑的理解由於認知能尚淺,絕大多數學生對“丟東西”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有意地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4

《失物招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通過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垃圾,從文中受到啟發,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自覺維護環境衞生。

【新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教學以識字寫字為重點。在學習課文生字時,我運用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方法,在學生自己讀文識字的基礎上,出示生詞,鞏固學生識字的效果。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字詞,也就是第三個環節,進行歸類識記生字:

(1)比較形近字。

先—失洞—同現—觀江—工堆、推—準

去—專人—隊木—才青—請格—各

(2)形聲字:“洞—同”“青—請”“格—各”。

(3)組詞或説句子。

學生能夠清楚地識記本課的生字,效果較好。

緊接着,我又指名讀課文,要學生讀正確,並相機正音,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熟練正確地讀課文,不讓一位掉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每位學生都有起來讀書的機會,學生讀書的興趣濃厚,正確率也大大上升。

在朗讀感悟環節中,為了讓學生理解當學生領回自己的“失物”時,唐老師和張爺爺“發出會心的微笑”。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a.下面,老師要找兩位同學上來扮演唐老師和張爺爺。你們扮演文中的同學們,邊讀邊觀察台上兩位同學的表情。

b.老師相機採訪,唐老師,你為什麼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張爺爺,您為什麼會心地微笑啊?”(孩子們知錯就改)

“唐老師,您為什麼會心地微笑啊?”(孩子們領回了自己的“實物”,知錯就改)

這樣,學生在理解了“會心的微笑”的同時,更懂得了我們在郊遊時,千萬不要丟失這樣的“失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風景優美如畫的環境裏,愉快地郊遊!

不足之處:本課由於注重學生對失物的理解,和學生領回失物後老師和張爺爺會心地微笑的理解,而對文本的朗讀有所欠缺,這也是今後教學中需要加強的環節,因為【新課標】強調,低年級應該讓學生加強朗讀,可以是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朗讀。學生朗讀的能力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才能隨之提高。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一件事。我從課題入手,叫學生質疑,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又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學生問題提的好,有些問題自己一讀書就能解決,課文的重點內容再學生認讀生字,讀好課文的基礎上再學習,效果很好。
  本課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如,當我要求學生們再讀一次課文,並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們説出的答案是:“課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飲料罐、香蕉皮、餐巾紙、花生殼等。” 《失物招領》這一課中的“失物”其實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要讓學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課的重難點。當揭示課題時,學生回答錯了,明顯的是把“失物”與“食物”混淆起來了,而物品在這裏並沒有及時糾錯,把“食物”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朗讀辨析。因為揭示課題時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與課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通過學習,學生對“失物”有了進一步理解。

本節課我自始至終朗讀佔的比重太大了,這應該是過分尊重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但以讀為本不是隻以朗讀為本,更不是以“大聲朗讀”為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還是應該姓“語”、姓“文”,課文中如“植物園很大很大,花草樹木很多很多”、“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四十雙眼睛睜得大大的,四十雙小手在各自的口袋裏摸着,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一齊喊:‘老師,我沒丟東西!’”等都是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可以讓學生從中讀出韻味、悟出方法、模仿説話、學着寫話,從而讓讀為理解感悟、學以致用服務。朗讀是必須的,但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應該定一個不變的練習環節,讓孩子們更全面、實實在在的面對“語文”。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6

在朱慧老師的評課過程中,我對有一段講解很有感觸。識字教學有梯度,尤其在低段教學中,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是可以參插着進行的。可以先用集中識字的方法解決音的學習,而字義就可以通過分散識字的方法,放在詞語或者句子中取理解。本課識字教學的特點是具有層次性,主要體現在:在學生自讀課文時藉助漢語拼音在語言環境中自主認讀,然後再集中識字,最後回到文中再次認讀。在集中識字時又從字音和字形上進行分辨:字音緊扣3組音(平翹、邊鼻、前後鼻韻)進行分辨,字形上鼓勵學生自創方法自主識字。低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也快。識字最緊要的是讓學生記住字音和字形。怎樣才能讓學生記得牢固,多次重現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多次重複,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所以重複中必須有所變化。多層次教學就是為了實現重複中的變化,這種教學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

本課教學把語言訓練列入教學目標,作為教學重點,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而且,用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使語言訓練紮實有效。在引導孩子感受植物園的美麗時,讓學生用“很——很——”説短語,説句子,讓學生在運用中感悟偏正式形容詞短語重疊後的表達效果——既表示強調,又增強了生動性。在理解“失物”在課文中的意義時,把詞語和標點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同時順帶領悟引號的一種用法。“會心”一詞不僅放在句中,而且引導學生聯繫語言環境去理解,這樣顯得更為親切自然。發展思維也是語言訓練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探究唐老師和張爺爺發出會心微笑的原由,設想他們的談話,這樣,既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課的主旨,也有利於學生的想象能力。

本課中存在的問題也有許多。如,當我要求學生們再讀一次課文,並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們説出的答案是:“課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飲料罐、香蕉皮、餐巾紙、花生殼等。” 《失物招領》這一課中的“失物”其實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要讓學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課的重難點。當揭示課題時,學生回答錯了,明顯的是把“失物”與“食物”混淆起來了,而物品在這裏並沒有及時糾錯,把“食物”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朗讀辨析。因為揭示課題時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與課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

本節課自始至終朗讀佔的比重太大了,這應該是過分尊重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但以讀為本不是隻以朗讀為本,更不是以“大聲朗讀”為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還是應該姓“語”、姓“文”,課文中如“植物園很大很大,花草樹木很多很多”、“他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四十雙眼睛睜得大大的,四十雙小手在各自的口袋裏摸着,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一齊喊:‘唐老師,我沒丟東西!’”等都是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可以讓學生從中讀出韻味、悟出方法、模仿説話、學着寫話,從而讓讀為理解感悟、學以致用服務。朗讀是必須的,但在以後的課堂上也應該定一個不變的練習環節,讓孩子們更全面、實在地面對“語文”。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7

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是個人人皆知的話題,小朋友是最純真的,所以上這一課對他們會有很大的反響。在《失物招領》的教學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預設和情境的模擬再現,整個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跟隨着學生的思路,我像裁縫一樣將他們的思路穿連起來,一步步引導他們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的發言精彩之至,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非常欣喜。當我教到:“不,有不少同學掉東西了”的時候,停下了問:他們有沒有丟東西呢?他們丟了什麼?學生們不僅回答了我的問題,他們還結合到校園環境的建設來認識到了自身行為的不足及今後的努力方向。之前我總以為一年級的小朋友認識不到問題的要害,而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讓我深深地懂得了小朋友他們不僅純真而且也懂得不少道理。

課堂上也沒有發不起言的學生,只有不精心設計備課和很好引導的老師才會出現課堂的冷場。預設中“探討亂扔垃圾的壞處”這個問題,儘管在預設時設計到了,我根本未曾想過學生回答得起而且還能從中反思自己,只是想如果他們認識不到,到時直接告訴他們就行了,本來這個問題就有一定的難度。可他們不僅想到了,而且認識還那麼深刻,這更讓我堅定了一個信念:精彩的教學源於精心的“預設”和教師的“課堂引導”!生成之花在預設和引導的土壤中綻放異彩!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8

《失物招領》一文講的是發生在植物園的一件事,是小學生在現實旅遊參觀時經常遇到的一件事。這篇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稱作“失物”,為什麼呢?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呢?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這些問題正是學習這篇課文的線索。本課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孩子讀了幾遍,應該就能明白。

但是本課生字較多,我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找出學生自學困難的字,進行重點突破。並把識字、寫字的任務分散到各課時中用多種形式來完成。尤其重點指出要讀準翹舌音的字“失、專、準、雙”和後鼻韻母的字“同、工”。

識字教學時運用比較形近字,用熟字帶生字的方法識字。例如:

先—失洞—同現—觀江—工推—準去—專人—隊木—才青—請格—各

並且通過比較“洞—同”“青—請”“格—各”,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形聲字的規律。

課堂上海練習造句來鞏固識字。如:

我準備送還鳥蛋。

小松鼠準備種松果。

準備 鴨先生準備清掃小路。

我們準備回家了。

天黑了,我準備睡覺了

一詞多句,加深學生理解與記憶

課後我還佈置了一項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再生活中去尋找“失物”。例如:找一找在附小校園裏、自己居住的小區裏、大壩上、龍潭公園等地方有沒有“失物”,如果有,就將它們扔到果皮箱裏。讓孩子在生活中真正明白本課所傳達的思想: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9

應該説,上完以上環節,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時也真的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牢牢控制住教學時間,沒有讓學生表達完,我將錯過一場多麼精彩的表演!我又將新課程的理念置於何處呢?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體現

雖然新課程提出,教師的角色要轉變,要以學生為主,但一直以來,我們總免不了習慣於主體是教師,學生是客體,使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他們的學習活動制約於主體預設的框架之中,其最終結果是導致了兒童主體精神的缺失與淪落。在教師們每日進行着的課堂教學中,教學實施的過程成了“教案劇”的演繹,一切盡在“執行與落實”之中,甚至教師為了完成目標而完成目標,從而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反思今天的教學,已不能再簡單地理解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學的流程也不再是簡單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而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何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當尊重和相信學生,善於傾聽學生,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給學生足夠的展示空間。只有為學生搭建起足以任他們舞蹈的舞台,學生才能展現出他們的精彩!我們的教學也才能充滿活力,充滿個性。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不僅擔負着組織課堂教學的任務,更要努力使學生樂學、善學。

試想,如果本節課我在上課伊始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沒有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學生會有如此活躍的思維,如此精彩的發言嗎?答案似乎應該是否定的。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適宜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催放學生的智慧,撞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願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0

有句俗話,“人犯錯誤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走出今天的課堂,我才發現,自己並沒發現其中的`問題,或是很晚地才發現。雖然選在了月初講課,但是準備的並不倉促,是出發點出了問題。

這節課,我依然選在我們班講,主題是讓大家學會寫“lost and found”--失物招領。是的,我只是把主題定在了寫,而並沒有涉及到説的問題,更可怕的是,竟然連寫的部分都進行的那麼倉促。很失敗,只能這麼説。

這學期四次彙報課都已經結束了,我沒想到,我還停留在自己的那個小圈子裏面轉來轉去。這次課,一首“do re mi”拉開了帷幕,課前,高潮迭起,同學們唱的起勁,拍子打的歡快。當上課鈴一響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卻漸漸失去了鼓勵他們説的熱情。第一環節檢查作業的部分,説要檢查,可是緊跟着冒出了一句不檢查,做練習。之前我並沒有料到這會因為我的語言組織不當,造成了大家的誤解。第二環節的單詞朗讀部分,為了節省時間,又覺得大家都會了,我選擇了小組成員共同朗讀,挑了極個別讀的程度不是十分好的學生單獨再讀一遍。講到鉛筆盒“pencil case”一詞時,我使用了自己上學時用的那種很舊的鉛筆盒在屏幕上做了展示。本來是想自己拿學生的鉛筆盒稍作比較,簡單評價。但突然想問問學生的意見,見很多人舉手,就每個都試着説了一下,耽誤了不少時間。這看起來似乎就沒什麼必要了。

從第一次上彙報課,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落實一個我最應該在課堂上實施的問題,那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大聲地説英語。今天同樣,我又一次地犯了這樣的錯誤。第三環節,出示了一則招領啟事和一則尋物啟事,這是本節課的中心,也是重點。隻言片語,朗讀,翻譯,將出了寫作中需注意的地方,又跳到了下一環節。難道我不是在限制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嗎?他們每個人似乎都失去了他們看似寶貴的機會。而我卻一直在心底認為,他們都已經能夠説明白了,説了是浪費時間,耽誤後面的環節…

是的,我剝奪了六年級的孩子在初學英語的課堂上最需要的東西。長此以往,他們以後會不會漸漸走向啞巴英語?我深深地感到自責。

如果説一節中有一個最大的亮點,那麼我到是找到了這節課中最大的一個不足,甚至是缺點。第四環節的小組討論,我把自己固定在了小組模式中。大家雖然討論的非常激烈,但是後來讓大家練習書寫失物招領時,我卻聽到了一個學生在偷偷地問其他同學:“老師是讓寫漢語,還是英語啊?”毫無疑問,不是他的錯,問題根本來源於我。小組討論的問題,我之所以是用漢語呈現的,是考慮到學生的詞彙量和閲讀理解能力。但是後面的回答卻也像是根據這些問題“量身定做”的。我評價中的羅嗦,學生中的漢化回答,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語文課。

我從未設想過,45分鐘的英語課竟然脱離了初學英語者的需求,英語教學中的主渠道。在課堂上,有些時候,為什麼我總是慎之又慎,生怕學生學不會,所以固定在過多的漢化,過多的解釋之中,我應該更多地相信他們能夠習慣成自然?漸漸地使他們感覺到,一節課,他們的確進入了英語的世界。

我想,也許我真的該重新定義英語課堂分別賦予教師,和學生的含義。我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夠大聲的把英語説出來,每個人都能在筆下揮灑他們漂亮的英文字體。要想真的達到如此地步,我要重新審視每一個45分鐘給我帶來的思考題。我會努力地想出各種辦法,突破重重難關,真正讓學生感到“四位一體”的英語課堂原來是如此的有趣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1

一般在下午上語文課,是我最頭痛的,因為孩子們在這個時間要麼萎靡不振,要麼小話不斷。而那天正好在下午第一節上《失物招領》。怎麼辦?我毫不猶豫地採取了小組比賽的形式。“我們比一比哪一小組能奪得今天得最佳小組,好不好?”“好!”一番激勵之後,孩子們的似乎已經準備好進入學習狀態,我開始了正常的課堂教學。

齊讀課題,初讀課文,多種形式讀準生字字音後,我讓學生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交流記憶生字的方法。“好,最精彩的比賽開始了!趕快把你們小組最簡便,最有趣的記字方法告訴大家,你們組就得一個小蘋果啊!”一時間,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小手如林。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猜字謎,編故事種種方法紛紛湧現。看看時間已過去一半,我還有讀通課文的任務沒有落實呢,不禁有些急躁。“我用變一變的方法記‘同’。”第二小組代表徐威威站起來説,“我們前兩天剛學了 ‘向’,把‘向’的一撇去掉,在裏面加一橫,就變成了‘同’。”“對!”我在黑板上寫下“向”這個字。“向,方向的向,同,一同的同。”徐威威還區別了它們組了詞。我在他興奮的目光下給他們這組加了一個小蘋果。“老師,我們有,回去的回,把下面一橫搬到中間這個口的上面來,變成了同,同時的同。”方仔寧的回答讓我有些意外,我馬上寫上了“回”,欣喜之餘不忘給他們加上一個小蘋果。“好,其他字可以怎麼記呢?”我急於完成教學任務緊追了一句,況且“同”字的字形也實在是簡單。“老師,老師,我們還有……”“老師,我也有別的方法。”當時,學生似乎對這個很感興趣,竟有學生站起來,把手舉得高高的。我有些無奈地看着他們。“好,你説。”我點了第三小組的錢地。“樹洞的洞字,把它去掉三點水,就成了同,同學的同。”真沒想到,你們這組的課外識字還真多,用這種減一減的方法,也記住了這個字。”我馬上給他們組加上了一個小蘋果。“老師,我們組也有自己的識字方法,織網的網,去掉裏面的兩個‘ ’,加上一橫和一個口,就是同,同意的同。”周歡已經迫不及待地衝口而出了。我不禁有些驚愕,備課時我可沒有想到這麼多啊!甚至我還不知道學生認識“回”“洞”“網”這幾個字!──課本中還沒學呢!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2

《失物招領》一文主要講了一年級一班的唐老師帶領學生到植物園參觀,在吃飯時亂扔垃圾,老師用失物招領的方式教育學生,讓學生領回了垃圾,旨在讓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反思

個人行為,養成愛護環境衞生的好習慣。

當講到文中的小學生都把垃圾撿回垃圾箱去時,我環顧教室,説:“我們班也有很多失物需要招領,你們瞧,很多同學的桌子底下,腳底下就有很多垃圾……”正當我要進行一番長篇大論的教育告訴學生我們班級也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大家庭,我們要象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自己的教室,保持整潔乾淨的環境,而大家也心情舒暢。可還沒等我接下去説,只見我們兩位小女孩不約而同地彎腰拾起旁邊的廢紙,走向了垃圾簍。全班同學看見了,大家都蹲下來把地上和抽屜裏的垃圾撿起來,排起了長隊,紛紛把廢紙扔進垃圾簍。

我感到很意外也很驚喜,腦海中閃現出一首古詩的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學們在讀文中感悟到亂扔垃圾的羞愧,愛護環境衞生的可貴,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他們都願意為環境保護盡一份自己微小的力量。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3

一、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首先,我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學生儘量讀對課文,讀通句子。使學生感受到讀準字音很重要,藉此讓他們在課文中尋找並認識生字。

其次,讓學生自由識字,後請小老師帶讀,接下來去掉拼音讀,到果園裏摘蘋果等形式,通過不斷復現生字,達到鞏固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記憶字形,説説自己是怎麼記這些字的。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重在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的方法,並提倡方法多樣化,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其實這時候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很多識字方法,比如説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字謎等方法,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

二、熟讀課文,感悟理解。

我通過讓學生讀文,找出課文中的詞語。利用讀詞語、讀課文,對識字這一環節加以鞏固。

三、指導識字,規範書寫。

我先讓學生讀讀本課要求寫的生字,再自選一個找朋友。為了鞏固本課剛學過的生字。由識字引到寫字,指導書寫時,主要是先讓學生觀察,再來説注意的地方,然後通過書空來熟悉字的筆順規則,最後落實到筆尖上去書寫。在指導書寫的同時我還注意了學生良好寫字習慣的養成。

一堂課下來,我感受頗多。對於識字教學,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識記漢字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學中我不斷地鼓勵學生用自己最習慣最喜歡的方法記憶漢字,激發了他們識字的興趣,使他們喜歡學習漢字。大家都清楚,識字量大了,如何鞏固是教學的難點,通過教學,我發現小學生對趣味識字這環節很感興趣。在遊戲中,在玩中識字,讓他們感受到識字的極大樂趣。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我認為在理解詞語方面,我如果能利用情境或一些圖片讓學生加以理解,能讓孩子結合他們自身的生活實際來理解,給他們的印象就會很深刻的。這樣也更有助於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4

昨天,我講了《失物招領》(一年級下冊12課)這篇課文。課文主要講唐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植物園參觀,有學生將垃圾丟到草坪上,唐老師收集之後,讓學生認領,丟到垃圾箱裏的事情,告訴同學們要保護環境,不能隨手丟垃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效果比較好,回想一下,有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導入貼近學生的生活。

前兩天,班裏有個小朋友丟了一本語文書,我在班裏發動大家找,沒有找到。昨天,又一個小朋友洪歷展的語文書找不到了,告訴我之後,我很生氣,心裏想一定是有個別學生惡作劇了,本想在班裏發火,可想想又沒有任何證據,決定還是以情入手調查這件事。於是我對班裏學生説,洪歷展丟了書很難過,讀書寫作業都很不方便,哪些小朋友拿錯了他的書,請還給他。但沒有結果。

剛好要講《失物招領》一課,看到課題,我想“失物招領”這個詞學生們明白是什麼意思嗎?如果不明白,怎麼講這一課呢?對,可以和班級發生的事情聯繫在一起。我就替洪歷展寫了一份失物招領。大致內容是洪歷展丟了語文書,書是什麼樣子的,封面上有什麼。丟了書之後,給自己帶來了許多的不便。上課伊始,我就將這份失物招領給大家讀了一遍,然後貼到牆上,隨後我問學生,失物指的是什麼?“失”什麼意思?“物”呢?“招領”什麼意思?學生都回答的很好。接着我又問,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也是“失物招領”,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隨後,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很順利。

其次,採用競賽的方式來識記生字。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一會就坐不住了。我採用競賽的方式來學習,三個大組之間有了競爭,誰表現好,給誰哪一組加星星(在黑板上),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第三,學完課文之後,聯繫我們的生活,讓學生行動起來。

講完課文後,我問大家,草坪上的垃圾是怎麼產生的?學生説是小朋友們自己產生的。我又問,我們教室裏的垃圾是誰產生的?學生説是自己班裏的同學產生的。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怎麼產生的呢?學生髮言很積極。我又問,這些垃圾都到哪裏去了呢?播放一段視頻,垃圾倒垃圾中轉站之後又被分類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壓縮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後,學生明白了垃圾來自生活,迴歸自然。不會消失,要保護好環境。

下課後,有不少學生圍着大屏幕,還想再看看垃圾的回收過程,捨不得散開。

《失物招領》教學反思15

《失物招領》這篇課文寫的是小學生現實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課文的題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亂扔的垃圾,課文裏卻被稱為是“失物”。課始,我拿出課間學生在教室裏撿到的橡皮跟鉛筆問:“這是誰掉的?請你來拿回去。”隨即揭題,剛才的就叫“失物招領”。我從日常的班級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題意。

在出示課題之後,我就問學生:“讀了這個題目有什麼想問的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開了: 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它們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他們的呢?這些都成為了孩子們質題的內容。於是,我讓孩子自己帶着提出的問題,在讀中自主發現、自主感悟、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孩子的問題意識和合作精神。

當讀到“那幾位同學臉紅了”的時候,我讓學生思考:他們為什麼會臉紅?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個,你又會怎麼做呢?下次我們去春遊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在讀文感悟中矯正不良行為,自覺養成愛護衞生的良好習慣。

在拓展延伸時,我安排請學生看看自己的前後左右有沒有“失物”,如果有,該怎麼做?在校園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沒有“失物”?如果有,你將如何行動?從課文再回到生活,讓孩子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自然,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但在課堂上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對垃圾的處理問題上,認識很粗淺。絕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撿到垃圾箱,不隨便扔的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