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教師之家>教育隨筆>

讀莊子(網友來稿)

教育隨筆 閲讀(3.25W)

胡月  

  (這是我讀莊子時的一段思考)

一、當我們迷上莊子

初讀莊子,便為他着迷。迷失在他精心構築的一個特殊的天地。在這裏,萬物欣欣然地生長着,歌詠着,各盡己樂,自在逍遙。巨大無朋的鵬鳥自北冥到南海,摶扶搖而上,此時海浪滔天,海風呼嘯。小蟬自由自在,志得意滿,無所豔羨。大椿八千年一開花,又八千年一結果。宋榮子心神安寧,任行無羈,列子御風而行,悠然泠然。更奇者,是那位居住在藐姑射山之上的神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yan。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萬物不疵癧而年穀熟。”

讀到這裏,你就有了喜歡莊子的許多個理由。

如果説孔子像一位師長,循循善誘,試圖將你的思想引向一個 “愛人”“克己”道德修養的高境界;如果説孟子是一位對手,縱橫捭闔,試圖在論辯的過程中讓你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地修正自己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那麼,莊子就是我們的一位朋友。與他面對,你不必誠惶誠恐,不必故作姿態,你只需放鬆自己,徹底放鬆自己,只需聽他似乎是漫無邊際的談論,汪洋恣肆,儀態萬方。初聽你覺得有點荒誕不經,漸漸,你內心沉靜自然,心境平和自如,後來,你禁不住和他一起放縱思想的野馬,暢遊天地,這時天地是你的,你手wu足蹈,意興盎然,意念不為天地萬物束縛,只有自己在逍遙翱翔,再後來,你連自己也消失了,你忘我失我無我……

讀莊子,你不可以不動聲色,正襟危坐,如讀聖賢。他好像要把你度到另一個世界裏,那裏,萬物齊一,榮辱等同,彼此不分,甚至“生無可羨,死無可畏”。恍惚之間,你被他的“寓言”感染得身心俱樂,被他的“重言”蠱惑得忘乎所以,被他的“卮言”陶醉得“不知手之wu之,足之蹈之”……    。

突然,你從“絕雲氣,負青天,摶搖而上”的九萬里高空跌落下來,你發現你並不是那隻鯤鵬,你只是一隻翱翔蓬蒿之間的燕雀。似乎是猛然醒悟,你仍然感覺到物我之間的不同,你認識到自己不可能做到無所待的境界,你認識到莊子在用各種各樣的語言形式給你説着共同的一個謊言……

二、我們為什麼需要莊子

但莊子絕不僅僅是這些。

讀莊子,你必須經過三個過程,經過三重思考。而這整個過程,就像愛上一個人一樣,首先可能是一見鍾情,他的談吐他的氣質他的風度在第一時間裏讓你傾倒,隨着瞭解加深,你可能對他產生懷疑,但你始終不捨得離開他,正因為你打算一輩子愛他,所以你寧願花時間去了解他,質疑他,最後義無反顧地依賴他,不可救藥地信任他,這一生,你為找到了最可靠的世界來放置自己的思想而心凝神定,儀態從容。

莊子告訴我們的是忘掉自己,所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而現實中的我們,更多的卻是還沒有找到自己,又怎麼奢談忘掉?幾乎所有喜歡上莊子的人,或者是其經歷,或者是其思想,甚而或者二者俱備,都有一個從找到自己到忘掉自己的心靈歷程。而這一個過程,正是我們每個世間人解脱自己超越自己的必經之路。這種解脱和超越,吸引了多少曾經有所追求而最終又不得不放棄的人。

蘇軾文采蜚然,一讀莊子,慨然而歎: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這種一見鍾情的知音之感,令人感動

三、反叛的魅力

莊子的反叛,絕對超出現在一切非社會主流人士的所為。他不僅僅是在高速路上飈飈車(列子的御風而行他並不看好,認為仍“有所待”,何況車乎!),在髮型上改變一下(接輿就剃掉了頭髮,他也不以為然),或者染染髮;也不只是過了而立之年還未成家(他也許並不認為一定要有個而立之年,那是孔子的年輪,他不信這個),也不只是丁克,寵物,跳舞,素食,裸體(他知道那個裸行的桑户,對這種行為他是贊同的,但他的特立獨行決定着他不會再去做同樣的.事情),什麼嬉皮士雅皮士,波波族,小資……不,這些都還不夠,他瞧不起這種行為上的怪異,他不認同這些皮相的東西,他要做就做個最徹底的反叛,因為他是莊子,他又生活在那個還沒有人來得及或顧得上給所有的社會人制定一些行為規則的時代,那個正利於所有的人發揮個性的時代。這麼一個好時代,不用提倡百花齊放,各種花草也能欣欣向榮地生長。但遺憾的是,一般人奔波於生計尚不能輾轉自如,又怎能奢談虛妄之道!

莊子卻做到了。儘管他生活貧困,在做不得漆園吏的時候,窮到不得不去向監河侯借糧。即使在這麼窘迫的情況下,他仍不忘用寓言譏諷那個不能急人所難的河監:“索我於鮑魚之肆乎!”這不只是不卑不亢,而簡直是大義凜然地斥責了。這樣的言行,就絕非常人所能做到。

莊子對所謂的古聖人進行很不留情的解剖,解構了孔孟建立起來的“有為”哲學。他認為那些孜孜以求的人,都是欺詐弄巧虛偽的勾當,是打着為天下的幌子來實施個人的野心。他借許由的話來評論孔子所推崇的堯:“堯這個人啊,轟轟烈烈地實行仁義,我怕他要被天下的人恥笑。”(徐無鬼)他對於孔孟提倡的仁義,入木三分地指出:“愛護百姓、使百姓得利是出於仁義,那真誠實行仁義的少,借仁義取利的多。這樣,仁義的行為,不僅不能真正實行,而且還會成為虛偽者的工具。”(徐無鬼)《盜跖》篇中正是借柳跖之口説出了莊子對所謂以天下為己任其實是以天下為己利的人的蔑視:“花言巧語,虛偽地提倡文武之道,虛偽地實行孝悌,企圖僥倖被封為諸侯,享受富貴。”他甚至蔑視一切正統理念,認為一切忠誠的守信的人,都不過是像豬狗和乞丐一樣為追求一碗飯、為追求名利而輕視自己的根本――生命。於是他以孔子為靶子,説自己的話:

老萊子:孔丘啊,去掉你那恭謙矜持的樣子,去掉你那和藹的態度和一肚子的學問,這才能成為君子。(《外物篇》)

老聃:對人一樣慈愛,這不是私心嗎?無私才是真正的自私。(《天道》)

又借孔子的口向其弟子宣揚自己的學説:

顏回説:“我進步了。”孔子説:“什麼意思?”答:“我忘掉仁義了。”孔子説:“很好,可是還不夠。”又過了幾天,師徒又見面。顏回又説:“我進步了。忘掉禮樂了。”(《大宗師》)

孔子認為還不夠。一直到顏回説能夠坐忘時,孔子才對顏回表示出了讚許並且説自己要向他學習。而所謂“坐忘”,就是“四肢麻木,耳目糊塗,離析四肢,除去心智,和萬物相通,與一切相同”,這正是莊子所提倡的境界,認為這樣就能做到沒有愛好,不會執着,以不損害自己的身體,達到保真全性。(大宗師)這些觀點,絕對不是雖知道之不行,仍孜孜以求、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丘的原意。

四、失敗的哲學

莊子的哲學,説到底是失敗的哲學。

沒有成功的哲學。孔孟的有所為、捨我其誰,是鼓動人走向成功的――這個成功正是我們一般意義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進階標準。但是,人生不可能絕對成功,因為追求無止境,因為成功沒標準,相反,人生卻是真的充滿了失敗的定數,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説在某一個方面是失敗的,即使一個常勝將軍,他在生命終結之時,仍有失敗感,那是一種逃不脱的人生宿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其實是一種悲壯,是一種與命運爭鬥的英雄末路。更何況,以莊子的眼光,所謂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寒暄應酬,甚至想兼濟天下,都是一種無知者無畏的可悲呢!

好在我們有莊子。莊子就是那個在你失敗後安慰你,幫你找到自己的智者。如果説在人生路上,孔孟在你青年時代引導你走到人生的入口,莊子則一定冷眼冷笑而又熱心地在人生的末路等着你。他不是悲天憫人,而是帶着一種果不其然的笑挽起你的手説,走吧,試試我的辦法。於是在你最需要安慰的時候,他得到了你的心。

而這兩個階段的人生又是我們所必經的,缺少任一階段都不是完美的人生。有孔孟,所以我們不消極於人世;有莊子,所以我們不沉溺於人生必有的失敗。莊子的存在,對於生活於亂世而又覺悟的人是一種安慰,對於任何一位必經人生而又覺悟人生的人,又何嘗不是一種安慰呢!

有莊子而沒有孔孟,人生太虛浮;有孔孟而沒有莊子,則人生太滯重。

因此對於哲人,不要拒絕任何一位。

失敗對人的最反面的影響是對自我的輕視,妄自菲薄,自輕自賤,甚至引起對身體的自殘。在這一點上,莊子又及時地恰到好處地告訴你,要“重視生命”,為重視生命而不看重榮華富貴,當榮華富貴不因我們對它的重視而降臨時,對生命的重視則成了我們人生的第一要務。

失敗,就是我們一般意義的不通達,在一個社會裏,不通達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貧困,所以貧(物質匱乏)和窮(仕途不通達)常常是連在一起的。而妙的是,孔子和莊子在這一點上卻達成了一致:

“君子窮困於大道,才叫窮困。我懷抱仁義之道碰上這亂世的災難,這算什麼窮困!”――孔子如是説。

“窮困不是貧乏。一個士人,不能實行道德,是貧乏。衣破鞋壞,是窮困,不是貧乏。這就是所説的生不逢時啊。”――這,卻是莊子的話。

 作者郵箱: zqbx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