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都>體裁作文>讀後感>

《鄉土中國》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 閲讀(2.12W)

莫為明日愁五更,《鄉土中國》能排憂。開卷盡是璣珠理,笑對人生亦風流。

《鄉土中國》讀後感範文

——題記

我一直篤信,不瞭解這個時代的人就枉為這個時代的人。而要了解這個時代就必須先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有所想法。有想法,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專愛重複別人;是要有常新的想法,而不是一味重複自己。因此,我在眾多書目中選擇了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

作者在書的前言中這樣闡述自己出版本書的目的——“當三聯書店提出想重刊此書時,我又從頭讀了一遍。我不能不為當時那股闖勁所觸動。而今老矣。回頭看,那一去不復返的年輕時代也越覺得可愛。我願意把這不成熟的果實貢獻給新的一代年輕人。”年輕人,是血性凝結而成的人,“闖”是他們靈魂的註腳,因此所謂“ 不成熟”的觀點是最純粹的,不被錢、名利和社會現實所羈絆。事實上這本書的確如此,由14篇小文章構成,短小,但絕對精悍,就像經驗嫻熟的老醫生操着一把手術刀將中國社會解構得明明白白。

在《鄉土本色》這篇小文中,作者以為,鄉土社會是一種生於斯、死於斯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生活的常態是終老是鄉,伺候莊稼的老農宛若半身插入了土裏固定繁衍生息。曾經,我常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每次把姥爺從農村接到城裏住,他總是沒過兩三天就想娃娃一樣吵着鬧着要回去。現在也就不難解釋這個現象了,城市,是被混泥土死死包裹的區域,將人與土地隔絕開來。住在城裏的農民實際上與浮萍和蒲公英沒有什麼差別。舉幾個例子來説:下雨了,姥爺是聞不到泥土散發出來淡淡的馨香的.,他只能看見雨水匯不斷匯聚在下水道;閒散的時候,他只能坐在牀上看着窗户發呆,這裏沒有土地讓他勞作——排遣他的無聊時光;周圍的人都是完完全全的陌生人,異於農村的熟人社會。

在《文字下鄉》和《再論文字下鄉》中,有一個觀點頗具意味,很值得人琢磨。他説,“象徵是附着意義的事物或動作.象徵是包括多數人共認的意義,也就是這一事物或動作會在多數人中引起相同的反應。”我們都能理解“遊子”“中秋”意味着什麼,是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是湖南人可能不能理解東北的“傻狍子”,東北人也可能不能理解湖南的“騃痴”。語言,表情達意的工具,既可以像繩索一樣凝聚人心,也能像漏斗一樣篩分出不同的社會羣體。

我們可以通過《差序格局》和《系維着私人的道德》這兩篇文章瞭解為什麼賈家的大觀園裏面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但是蘇秦鎩羽而歸的時候卻是慘遭“妻不以為夫,嫂不以為叔”的世態炎涼。費孝通先生以為,中國社會,是以“己”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泛起的漣漪,一圈圈推出去。可以這麼説,中國社會是富有伸縮性的網絡,當你遭到社會唾棄或者窮困潦倒的時候,你就是一顆小石子,只能漾起一層水花;如果你春風得意,你就是一顆大石子,丟在池中,揚起水花無數。在傳統結構中,每一家需要以自己為中心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自然要請酒,生了孩子要送紅蛋,有喪事要出來助斂。但“街坊”不是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富於伸縮的範圍。範圍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努力厚薄而定。有實力的家的“街坊”可以蔓延全村,沒勢力的窮苦人家死後被捲上草蓆往深山裏一丟,周圍的人也沒有任何感覺。

讀完《家族》和《男女有別》後,我以為,沙賈汗和寵妃芭奴的愛情被西方認為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因為泰姬陵有多麼恢宏,而是他們居然能在東方這樣的差序社會中擁有romance。因為,家,是一個事業組織,主軸是父子,夫婦僅僅是配軸。鄉下的夫婦通常是沒話可説,一大清早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沒有功夫風花雪月。出了門依舊各做各的。工做完了,男子一般都不留在家裏,男子漢如果守着老婆向來是被嘲笑沒有出息的。中國社會的家,除了生育功能以外,政治、經濟、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來擔負。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裏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接連理枝”。可以這麼説,鵲橋密誓,應該是楊李愛情生活破裂的徵兆,他們為了彌補這已經不穩定了的愛情,才不得已用密誓的方法做人為的補救。這是因為中國社會的家,除了生育功能以外,政治、經濟、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來擔負。兩性關係居於配軸,主軸是事業。

如果説西方社會是法治社會,那麼中國就是禮制社會。在《禮治秩序》中闡明,維持這種禮的便是——傳統。鄉土農業社會是一個常態社會,穩定不變是它的特徵,因此,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儘可以抄襲來做自己的生活指南。越是有效的前代生活指南,就越具有一種魔力。因此,人們對傳統產生敬畏之心。但是,現在社會是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障的。我們國家也就開始大規模推行法治社會建設。《無訟》中展示了一個這樣的社會矛盾:鄉間認為壞的行為,很有可能在法律上是合法的行為,於是司法在鄉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個包庇作惡的機構了。

我曾在初一的時候洋洋得意地寫了一篇《為隋煬帝平反》的作文,但最後分數慘不忍睹。我不能理解一個為帝國修建大運河,開闢疆土的帝王為什麼在歷史上被人詬病。《無為政治》這篇文章給了我答案:缺乏儲蓄的農業經濟受不住浩大工程的費用。橫暴權力有了這個經濟約束,不管怎麼“專制”,也註定是無為的。

剩下的四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橫暴權力、同意權力、教化權力和時勢權力。橫暴權力,從社會衝突的一方面看,權力表現在社會不同團體或階層間主從的形態裏;同意權力,從社會合作的一方面看,權力的基礎是社會契約即同意;教化權力,是爸爸式權力,穩定的文化傳統是有效的保證;四、時勢權力,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時勢造英雄”,維持長老權力的形式而注入新的內容,這會引起名實的極大分離。在鄉土社會中主要是以教化權力為主,也就是長老統治,而在社會的變動期間通常會出現時勢權力。橫暴權力和同意權力也就是專制和民主,在封建社會以橫暴權力為主,在現代社會以同意權力為主。

總之,《鄉土中國》是一本很不錯的書,我所得頗多。